【原文】
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冰雪浅见译文】
孔子说:“从师挚升歌之始演奏,至结束时候的《关雎》合乐之曲,我耳中一直洋溢着浓浓的盛美的音乐啊!”
本章这句和《左传·襄公二十九年》里的一个季札论乐的故事息切相关,我试着翻译了左传里的古文,加上季札论乐时给出的意会,我以他谈到的音乐诗歌的风格为例笔者首创以乐解诗来释义,方便大家理解诗经,特挑选内涵相合大美诗经十九首。读完这篇文章的续集五部分,基本上可算是通篇理解了诗经的美好了。
孔子本句话的背景是春秋时代礼乐大型仪式的回响,感觉颇像我们现在一年仅一次、亿万人民瞩目的盛大春节联欢晚会。李炳南曰:“‘师挚之始’,就是鲁太师挚帅领瞽人(我猜测是孔子言传身教如何接待盲人乐师的那一章中的“瞽师”)登堂唱歌之始;‘关雎之乱’,就是最后所奏《关雎》等六篇诗的合乐。”
“登歌”即是升堂奏歌。《初学记》:“振旅而歌曰凯歌,堂上奏乐而歌曰登歌,亦曰升歌。”也指古代举行祭典﹑大朝会时﹐乐师登堂所奏的歌。也泛指歌词。又有歌颂之意;“合乐”,《周南·关雎》《葛覃》《卷耳》、《召南·鹊巢》《采蘩》《采蘋》凡六篇。而谓之‘关雎之乱’者,举上以该下。”
公元前544年,吴国公子季札北上,访问了鲁齐郑卫等国。鲁国是最早周朝亲嫡后代封地,有着周天朝礼仪文化根基深厚的国家,典籍文物乐舞等都是完好如初的继承和遗留。季札仰慕周文化,在访鲁时,提出观赏周王室音乐歌舞的请求,季札对乐曲的理解如此美好精准,描述相当前智繁杂。他能从乐曲里听出国家的兴衰存亡,也能从音乐中感知每个国家的社会习俗风尚文化。
以下是季札论乐赏诗的过程。
一.《二南》
吴王派季札到鲁国聘问,季札要求欣赏一下周朝廷的音乐。鲁国乐工为他演唱《周南》和《召(shào,绍)南》,季札听后说:“美啊,从音乐中听出周朝王业基础已打好,但还未获得最后成功。曲中洋溢着虽辛劳但无怨言的情绪。”
季札首次先提到了《周南》。《周南关雎》是诗三百篇的第一篇,也是最有影响力和代表作之一。《关雎》一篇最是恬静温和,而且有首有尾,尤其有一个完满的结局,作为乐歌,它被派作“乱”之用,正是很合适的。乱是一种大开合,美好而有力。美好的就像杜少陵绝句云:‘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春秋时代以歌诗为辞令,我们只认得当日外交之风雅,《关雎》写出好婚姻之一般,这日常情感生活中实在的谐美和欣欣之生意,却是那风雅最深厚的根源。那时候,《诗》不是装饰,不是点缀,不是只为修补生活中的残阙,而真正是“人生的日用品”(顾颉刚语),《关雎》便好像是人生与艺术合一的一个宣示,栩栩然翩翩然出现在文学史的黎明。
戴君恩说:“此诗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便尽了,却翻出未得时一段,写个牢骚忧受的光景;又翻出已得时一段,写个欢欣鼓舞的光景,无非描写‘君子好逑’一句耳。若认做实境,便是梦中说梦。”牛运震说:“辗转反侧,琴瑟钟鼓,都是空中设想,空处传情,解诗者以为实事,失之矣。”都是有得之见。
【原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冰雪今译】
《周南·关雎》
雎鸠嘤嘤鸣鸣不停滴歌唱,
在那河中菁菁小岛的水未央。
窈窕美丽的少女呵,
是小伙子倾慕的好对象。
长长短短的鲜荇菜呵,
人们沿着顺流两岸去采收。
窈窕美丽的少女呵,
我要日思夜梦的去追求。
追不上呵无法达成我心愿,
思慕难捱日夜颠倒怎不让我心挂念。
长夜漫漫、东方既白
翻来复去辗转反侧怎难眠。
长长短短鲜荇菜呵,
一左一右两边去采摘。
窈窕美丽的少女呵,
鼓瑟吹起表达我心爱。
长长短短鲜荇菜呵,
两边认认真真来挑选,
窈窕美丽的少女呵,
钟鼓齐鸣要换你那欢颜。
二. 《三风》
乐工又演唱《邶(pèi,佩)风》,《鄘(yōng,拥)风》、《卫风》。季札说“美啊,深沉哪,虽遭坎坷而其精神不陷于困顿颓唐,我听说卫康叔,卫武公的德行就是如此,这是《卫风》的歌曲吧?”
《风》是一种用地方声调歌唱的表达男女爱情的歌谣。古时采诗官摇着木铎走乡串户去遍访民情风俗,也是收集整理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风例俗,民谣巷唱,为政者之警音也。
朱熹《诗集传》“序”说:“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又郑樵《通志·乐略·正声序论》说:“《诗》在于声,不在于义,犹今都邑有新声,巷陌竞歌之,岂为其辞义之美哉?直为其声新耳。”
以上释义,朱熹是从诗义方面论述的,郑樵则从声调方面进行解释。理论是灰色的,真情不分朝代更迭变换,无论各种方式,依依惜别之情,今我来思,缠绵悱恻,跃然纸上,令人怅惘!
【原文】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冰雪今译】
燕子飞翔天上啊,抖抖索索它翅膀。
妹妹今天远嫁了,相送郊野小路旁。
回望不见渺人影,泪流滂沱大雨降。
燕子飞翔天上啊,翩翩忽下又忽上。
妹妹今日远嫁了,相送不嫌路漫长。
回望不见渺人影,伫立满面泪流淌。
燕子飞翔天上啊,鸣音呢喃又低昂。
妹妹今日远嫁了,惜我往矣去南方。
回望不见渺人影,怎不令人心悲伤。
二妹诚信稳当当,思虑切实又深长。
温和恭顺小姑娘,为人谨慎且善良。
常常想着父王呵,叮咛响我耳侧旁。
(未完待续)
【附录参考文献】
《论语骈枝》:“凡乐之大节,有歌有笙,有间有合,是为一成。始于升歌,终于合乐,是故升歌谓之始,合乐谓之乱。《周礼·太师职》:‘大祭祀,帅瞽登歌。’《仪礼·燕》及《大射》皆太师升歌。挚为太师,是以云‘师挚之始’也。合乐,《周南·关雎》《葛覃》《卷耳》、《召南·鹊巢》《采蘩》《采蘋》凡六篇。而谓之‘关雎之乱’者,举上以该下。”
钱穆:“升歌三终,继以笙入,在堂下,以磬配之,亦三终。然后有间歌,先笙后歌,歌笙相禅,故曰间,亦三终。最后乃合乐,堂上下歌瑟及笙并作,亦三终。”
《纂要》:“堂上奏乐而歌曰‘登歌’,亦曰‘升歌’。”
《关雎》:《国风·周南》之首篇,前贤认为是“王化之基”。李炳南:“说《关雎》一篇,即包括其他五篇(见上词)。”赵德:“盖以二南者,夫妇之道,生民之本,王化之端。此六篇者,其教之原也,故用之乡人,用之邦国,必以此而合乐焉,此所谓‘乱’也。而所谓《关雎》之乱以为风始者,《关雎》为国风之始也。”
洋洋:美盛。陈祥道:“洋洋,盛美之辞。”《正义》:“听而知其美也。”《集说》:“洋洋乎盈耳哉,盖美之也。”
《论语注疏》曰:此章美正乐之音也。
伊藤仁斋曰:《关雎》,成周之雅乐,其诗言后妃之德,其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乃三百篇之首篇,而合于中和之德,使听者自得性情之正,乐之最至美者也。
张栻曰:圣人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师挚实传其声音者也。
朱子曰:孔子自卫反鲁而正乐,适师挚在官之初,故乐之美盛如此。
郑汝谐曰:托乐师以为言,其正之者实夫子也。惟曰《关雎》,以其为王化之始也。
《论语骈枝》曰:升歌言人,合乐言诗,互相备也。洋洋盈耳,总叹之也。自始至终,咸得其条理,而后声之美盛可见。言始乱,则笙间在其中矣。孔子反鲁正乐,其效如此。
刘宗周曰:夫子自卫反鲁之后,适师挚在官之始(‘始’之一解),官守得而古乐明,凡作之郊庙朝廷者,自关雎之乱以往,洋洋乎其盈耳也。其大道晦明之会乎?惜乎不及睹师挚之终也。乐之以关雎乱也,其以风化终乎。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洋洋乎盈耳哉。
李炳南曰:周代各种典礼,例如祭祀、乡饮酒、大射、燕礼等,都有音乐演奏。乐谱已经失传,乐辞就是《诗经》里的诗篇。在典礼时所演奏的音乐,分为唱歌、吹笙、歌与笙相间的吹唱,最后歌笙瑟等全部合奏。凡是大祭祀,或其他重要典礼,开始时,都由太师帅领专学音乐的瞽人登堂唱歌;典礼完成,歌笙等全部合奏,名为“合乐”。所奏的辞谱就是《诗经·周南》里的《关雎》《葛覃》《卷耳》、《召南》里的《鹊巢》《采蘩》《采蘋》,合为六篇。孔子听师挚奏乐,自始自终,都感觉非常美,所以赞叹说:“洋洋乎,盈耳哉”,听而知其美也。
《四书解义》曰:此一章书是孔子有志王化,而追念正乐之时也。盖正乐有孔子之圣,掌乐有师挚之贤,故一时声音美备如此。
钱穆曰:《史记》云:“孔子自卫反鲁而正乐”,当时必是师挚在官,共成其事。其后师挚适齐,鲁乐又衰。此章或是师挚在鲁时,孔子叹美其正乐后之美盛;或师挚适齐之后,追忆往时之盛而叹美之。不可确定矣。
【附录】
赵德曰:《仪礼·乡饮酒礼》,工鼓瑟而歌《鹿鸣》《四牡》《皇皇者华》,然后笙入堂下,磬南北面立,乐《南陔》《白华》《华黍》。又间歌《鱼丽》,笙《由庚》,歌《南有嘉鱼》,笙《崇邱》,歌《南山有台》,笙《由仪》,乃合乐,《周南·关雎》《葛覃》《卷耳》、《召南·鹊巢》《采蘩》《采蘋》。合乐者,谓堂上有歌瑟,堂下有笙磬,合奏此诗也。邦国燕礼则不歌,笙间之后,即合乡乐《周南》《召南》《关雎》《鹊巢》以下六诗。乡射礼则不歌笙不间,惟合此六诗而已。
【文献参考】
《论语集解》《论语集注》《论语正义》《论语集解》《论语讲要》《论语新解》《论语古义》《论语骈枝》《论语学案》《论语意原》《癸巳论语解》《四书解义》《纂要》《四书笺义纂要》《四书说约》《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