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老师经常讲“感而遂通”,感而遂通最终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发自然地自在地去生活。其实易经里面没有说过感觉,有的只是咸。咸就是青山绿水,是真实的自然,法自然就是要让我们心去应这个咸,就有了感,实际上感觉也就是咸在心上的投影。
那么感觉的这个投影和真实之间相差的是什么呢?是我们心上的我见和分别。最终我们会发现人生在世,这颗心是借来用一用的,悟道的人在还没死之前就还了,感而无通的人,在临终的时候又不得不去面对,真到了跟前,会发现投影始终是投影,实相却并非如此这般的“我认为”。
从感到咸伴随着整个世界的崩塌,当然也是象征涅槃的复生。修行归根到底是一条还心、化心的路。师父能帮我们的是什么呢?就是对境,是让我们把咸印在无分别的心上,成为感,这个感所通的觉就是法自然了。
人生最难对境的时候莫过于死亡,其实临终关怀就是让我们关照人这一生中最难的境,一个感和咸之间最极致的剥离态。对过这样的境,经历过这样的意识崩塌,我们就能淡然在生活琐事上的烦恼了。太用心是会带来感觉和感动,也会带来情绪的翻云覆雨,把心放下,由感而通咸,对境就变成了觉照,生命的色彩趋近于温暖和喜悦。总之,生活的智慧呈现就是先让自己放松,才能学会怎么让别人放松。
有感:反观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分别心,对待孩子和家人有没有分别心,对待客户有没有分别心,为什么会有分别心?如何做到无分别心呢?
《大学》:“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惧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
我们有情绪,有感就会有分别心,有分别心就会带来情绪的翻云覆雨,就很难让自己放松心情去面对生活,此时,我们应该把心放心,就能够由感而通咸,生活就会变得温暖和喜悦。
对,让自己放松下来,无分别心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同时也就能够让别人也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