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到四支队韦家大屋旧址。
交谈中发现,我和佘馆长的个人经历有不少相似之处:我们都当过兵,现在都已年过花甲,曾经都为建立新四军的纪念设施奔走呼号过。
他从部队退伍后,担任东港村支部书记,自感义不容辞,跑了不少部门,最终建起了这座纪念馆。我那边是在蒋家河口战斗六十周年之际,竖起一块纪念碑,并请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的老领导们出面,请时任中国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的叶✕将军题写了碑名,万海峰、张铚秀等多位老将军也都题词纪念。
从工程量来看,这边的纪念馆比那边的纪念碑要大得多,内容也复杂得多。我问佘馆长,这些资料和实物是从哪来的。佘馆长说,这都是省市县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和党史部门的功劳,但我也亲手征集了一件,就是高敬亭女儿写给毛的那封信。
听他这么说,我再次来到陈列那封信的展柜前,驻足良久。
这是一封读起来令人伤感的一封信,它的背后承载着一段让人痛心的历史。
正当四支队在东进征途上连战皆捷时,桂系第五路军开进大别山,高敬亭闻讯自然十分不快,我们在前方卖命,你们却在背后吞食我的根据地。于是急忙召回东进中的七、九两团,同时致电新四军军部,要求重建大别山根据地。
在武汉的长江局领导王✕和军部的首长都特别讲究“一切服从统一战线”,得知高的意图后,雷庭震怒,指斥高“不服从统一战线”、“消极抗日”、“拥兵自重”。
尽管高随后又将七、九两团重新派到前线,但已经晚了,想整垮他的人抓住了这个把柄,岂肯轻易放下。小报告接二连三地打到军部,军部的首长本来就对“拥兵自重”特别敏感,面对这样的报告自然高度重视。
军首长特地从皖南来到江北指挥部,“解决高的问题”……
从此,四支队的赫赫战功不再有人提起。
解放后,人们在宣传新四军的抗战业绩时,“东进第一枪”被再次提出,但这时的第一枪已不属于四支队,而是粟✕率领的先遣支队在江苏镇江西南的韦岗所打的一次伏击战。在战斗发生地韦岗,竖起了一座高大的纪念碑,碑的顶端是一支直指蓝天的步枪,昭示着这里曾是“东进第一枪”发生的地方。
韦岗战斗无疑打得很漂亮,但它发生在1938年6月17日,距离5月12日的蒋家河口战斗,已是一个多月以后的事了。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宣传,其中的原因是“你知道的”。
历史总是要恢复她的本来面貌,但必须有一个锲机。这个锲机,就是高敬亭女儿高凤英写给毛的那封信。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