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章,欢迎阅读,抄袭洗稿必究)
文|诸神的恩宠
引言
“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苏格拉底
前些年,网上流传着一个段子。
“大年三十晚上,在大城市写字楼上班的‘Lily’、‘Vivian’、‘Kevin’,纷纷赶回老家。一进家门,他们立刻脱下名牌衣服,换上接地气的花棉袄。平时的港台腔,也秒变家乡话。而他们的名字呢,也变回了‘翠花’、‘二妮’、‘狗剩’。
这是段子,也是现实。
每个时代,都有“漂一族”。每个时代,也都有爱慕虚荣的人。这是人类社会的游戏规则。一向如此,也必将如此。
“漂一族”既向往大城市的繁华,又留恋家乡的人情味。他们被这两股势力撕扯着,内心常常感到困惑、纠结、痛苦。
其实,这种现象,并不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独有的。
早在1900年,茨威格就写过一篇小说。其内容就是想告诉人们:在浮华世界中,要怎样做,才不会迷失自我。
那篇小说,叫《普拉特尔的春天》。
01游园前的浮华
故事发生在19世纪末。
在维也纳上流社会,交际花莉齐住在维也纳富人区格拉本街的一所豪宅里。
每天,她周旋于不同男人之间,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在家时,她喜欢躺在波斯长沙发上打发时光。
春天来了。
莉齐很想去著名的普拉特尔公园游玩。作为著名的交际花,她每次外出,都要盛装打扮,招摇过市。为了这次游园,她还预定了一件昂贵的裙子。
这天中午,她迫不及待地等着新裙子的到来。只要换上新裙子,她就能坐上马车,美美地游园去了。
但很不巧,那天裁缝没能按时送来裙子。没有新裙子,莉齐就没法出门。她一气之下,赶走了马车夫。
但她还是很想去普拉特尔公园。于是她突发奇想,自己能不能换一种身份,假扮成平民女子去游园呢。
有了这个想法后,她从衣橱里挑了一件最朴素的裙子。那件裙子,已经很旧了,满是褶子。
上流社会人士,习惯以貌取人。
她想,穿上旧裙子后,肯定没人能认出她。谁都不会相信,著名的交际花莉齐,竟会穿得如此寒酸。
于是,莉齐穿着旧裙子出了门。马车夫被赶走了,她就步行去普拉特尔公园。
途中,一辆马车迎面而来。
马车上的男人,是莉齐众多追求者中的一位。他一直在苦苦追求她,她却一点儿也不喜欢他。
见男人迎面而来,她紧张到呼吸急促,生怕对方认出自己。然而,马车和她擦肩而过,男人压根就没瞧她一眼。
莉齐知道,这是因为她今天的装扮太朴素了。朴素到,上流社会的贵族根本不可能注意到她。
人靠衣装马靠鞍。
没了华衣美服装扮,在别人眼中,莉齐和普通女孩没区别。这时,她心里突然生出一种强烈的荒谬感。于是,她放声大笑起来。
然而,还是没有人注意她。
在行人眼里,这个衣着朴素的女孩,实在没什么吸引人之处。
02游园时的美好
莉齐平时出行,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众人瞩目的焦点。
而今天,当她穿着旧裙子步行来到普拉特尔公园后,整个公园里,竟然没有一个人看她。
此时此地,她在众人眼里,只是一个普通人。
这种“普通”,反而让她放下心理包袱,打开了自己。她内心升起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由感。
普拉特尔公园的春天,鸟语花香,充满生机。还有各种杂耍表演,形形色色的人穿梭其间,热闹非凡。
莉齐平时接触不到底层人的生活。而此时,她像突然从云端坠落到凡间,她真实地感受到了人间烟火。
游园过程中,莉齐邂逅了男青年汉斯。汉斯是大学生,一脸稚气,跟上流社会的达官显贵完全不同。
两人边走边聊。跟汉斯聊天,唤起了莉齐的很多童年回忆。
小时候,她住在维也纳郊区。那时的她,叫土气的“莉泽”。她的维也纳话,说得也很不标准。
对童年的回忆,让莉齐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不知不觉间,她甚至恢复了维也纳乡下的口音。
莉齐和汉斯,像所有初恋情侣一样,一见钟情,水到渠成。
夜晚,莉齐跟汉斯一起回了家。汉斯的家,是一间狭小简陋的出租屋,和莉齐宽敞明亮的豪宅根本没法比。
但是,恰恰就是在这间出租屋里,莉齐体验到了真正的爱情,和从未有过的幸福。
03游园后的反思
第二天清晨六点钟,莉齐从睡梦中醒来。她匆匆逃离出租屋,跑回了自己的豪宅。
回家后,她做的第一件事,是打开所有窗户透气。
因为她突然发现,豪宅的空气中,弥漫着齁甜齁甜的香水脂粉味。
本来,浓妆艳抹是她的生活常态。这些年来,她一直都是这么过的,她并不觉得这有什么。
然而,游园过后,她第一次体验到了普通人的快乐。那是一种无拘无束,不被任何物质绑架的快乐。
人,一旦品尝过“山珍海味”,就很难再咽下“咸菜馒头”了。
因为体验过真正的美好,回家后,莉齐有了一种无法忍受的窒息感。
她心里悚然一惊。
内心响起一个声音:这么多年来,她每天锦衣玉食,每天谈情说爱,但是,她没有一刻是快乐的。
昨天,是她人生中最快乐的一天。在普拉特尔公园,她不用浓妆艳抹,不用伪装自己,更不用逢迎任何人。
她回归到最自然的状态,做回了真正的自己。
莉齐很留恋那种状态。而现在呢,她不得不回到原来的状态。这种浮华的日子,让她深深地恐惧。
小说的最后,莉齐想到跟汉斯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嘴角不禁露出笑意。
04人到底应该怎样生活
这篇小说,故事很简单,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是,茨威格对莉齐的心理描写,细致入微,特别吸引人。
这是这篇小说的魅力所在。
初读它时觉得,这是个美好的爱情故事。这次重读后才发现,爱情只是点缀,小说真正想传达给读者的,是一个很宏大的命题——
人,到底应该怎样生活。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上流社会浮华奢靡,人们的精神世界普遍空虚。
莉齐出身平民之家,长大后,她来到维也纳市区谋生。见识了世界的繁华后,她削尖了脑袋也想挤进上流社会。
然而在那个封建年代,一个女孩怎么才能进入上流社会呢?
唯一的办法,就是出卖肉体。
她认识了不同的男人,通过情色交易,挤进了上流社会,开启了浮华生活模式。
这样的生活,日复一日。她身在其中,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有多可悲。
有一句话,叫“温水煮青蛙”。
奢靡的生活,犹如“温水”。而莉齐本人呢,就是温水里的“青蛙”。
她像寄生虫,靠不同男人的供养生活。她唯一的资本,是年轻貌美。一旦失去美貌,她将失去一切。
莉齐的内心很空虚。她时常莫名感到悲伤,从这种悲伤中,她能找到一种隐秘的快感。
那种快感,正是作为“独立的人”的存在感。
一场游园活动过后,她的精神开始觉醒。她为自己过去的人生态度感到羞耻,她再也不想那样活了。
从感到羞耻的这一刻起,旧的莉齐,死了。
一个新的莉齐,诞生了。
05自然之美,能唤起人性之美
美和丑,互为参照。
美的事物,总能唤起人内心的美好情怀,也能让人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
莉齐混迹于上流社会,接触的人,都是达官显贵。那些人无一不是虚伪的,惺惺作态的。
而一天的游园经历,让她看到自然美景,接触到底层人的真实生活,也让她拥有了短暂的爱情。
正因为亲眼看到了真实的“美”,所以,她才开始审视自己内心真实的“丑”。
她突然意识到,自己以前的生活,简直难以启齿。那样的人生,毫无意义。
面具戴久了,会长在脸上。只有主动卸下面具,回归到最本真自然的状态时,才有可能获得幸福。
这次游园,让莉齐卸下了面具。在公园,她看到了真正的美。而美,又启发了她的人生。
康德说:“对自然美抱有直接兴趣,永远是心地善良的标志。”
莉齐能真切地感受到美。可见,她并不是麻木到无可救药之人。
实际上,莉齐本人就很美。但这种美,是皮囊之美,不是真正的美。
真正的美,在灵魂之美。而灵魂之美的核心,是有精神追求。
人在年轻时,往往热衷于追求物质生活。随着年纪的增长,人的物欲会渐渐降低,反而会越来越向往简单恬静的生活。
这是返璞归真。
人性多变。但无论怎么变,面对自然美景时,人内心都会产生美好的情愫。
一个追求美的人,注定不可能太坏。
06改变命运的,往往是一瞬间的真实体验
人生,需要适当的抽离。
当一个人从现实生活中抽离,去接触与自己的生活完全不同的人与事后,再回到原来的生活中时,他的心态往往会发生巨变。
这种巨变,有时不好,有时好。
《包法利夫人》中,爱玛因为参加了一场上流社会的舞会,从此心态失衡,对现实生活产生了强烈不满。这场舞会,改变了她的命运,成为她人生悲剧的起点。
而《普拉特尔的春天》里,莉齐经历了一天的郊游后,对自己当下生活产生了警觉。由此,她开始反思人生的意义。
显然,这种巨变,是好的。
有句话说得好,“你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你。”说到底,人只能自己对自己负责。
所以,当莉齐精神开始觉醒时,她的人生也揭开了新一页。
春天,不仅吹绿了普拉特尔公园的花草树木,也让莉齐内心焕发生机,让她重获新生。
这篇小说,主题深刻,笔触温柔,读来有一种美的享受。尤其是在寒冬里读它,自己仿佛也去了一趟春季盎然的普拉特尔公园,心里有说不出的美好。
读小说,是看别人的故事,反思自己的人生。
如果你特别喜欢一本书,一定要不断地重读它。每读一遍,都会有新发现,新感悟。这正是读书的乐趣所在。
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是前者会反思,而后者不会。
读完《普拉特尔的春天》,再次印证了我之前的一个感悟。
其实,所有的世界名著,都是在教我们做一件事——
认识你自己,反省你自己。
(完)
作者介绍:诸神的恩宠,写作者,多平台签约作者。本文为原创文章,抄袭或洗稿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