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名师——董琳老师的经验分享。
给家长的话。
幼小衔接,最重要的是心态。
首先作为家长,我们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只有自己心平气和地迎接一年级,才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当然心平气和的前提不是我们什么都不做,而是在充足准备的情况下气定神闲。很多家长都是孩子在进入小学之后才开始准备,其实孩子从幼儿园毕业之后,他已经有强烈的意识,自己要成为小学生了。家长在孩子上学之前做好自我的提升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看书,去年我给我们班家长推荐过卓立校长的《欢迎来到一年级》,鲁鹏程老师的《有准备的一年级》,都收到不错的反馈。
其次如果周围、小区里有刚过完一年级的哥哥姐姐,家长们也可以带着孩子哥哥姐姐聊一聊,让孩子从同龄人口中感受真实的小学生活,了解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让孩子在心理上做好成为小学生的准备。
总之,家长首先不能焦虑,要给予孩子正向的、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孩子喜欢“一年级小学生”这个新名词,从而产生对小学的期待和向往。
心理建设做好之后,紧接着就是能力提升。
对孩子来说,他们进入一年级的基本能力就是生活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自己吃饭、喝水、上厕所。这些事情虽然我们大人听起来简单,但是孩子真不容易。如果不信,你可以观察一下,在你不提醒的情况下,孩子一天能喝多少水,结果一定会让你意外。因此在习惯培养方面,家长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做好个人生活管理。
首先,我们可通过减少语言提示的方式,帮助孩子一步步学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喝水、上厕所,我们可以在早晨约定今天一天要达到多少喝水量,然后固定的几个时间点,比如游戏结束后(类似于下课后)、运动后,都要适当饮水。
其次,我们要教会孩子整理自己的书包和相关学习用品,看着自己收拾干净的书包,能够很大程度上增强孩子上学的积极性。
另外小学跟幼儿园不同的还有上课时间的延长,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网上的一些小游戏逐步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以保证孩子能够适应学校,按时上课。
亲爱的家长们,其实如果我们能够做好心理和能力的双重准备,孩子对于一年级的衔接和适应基本上已经没有什么大问题了。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的习惯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不只是在关键节点发挥作用,而是每时每刻的用心陪伴,比礼物更珍贵的,是和家人在一起的欢乐时光。孩子的成长需要我们家长和教师不断地在旁边观察,反馈,交流,只有真正的家校合作才能促进孩子的成长。
从幼儿园到小学不是翻山越岭,而是童年生活的一种自然延伸和过渡。只要我们认真做好准备,迎接孩子们的也将是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