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学习笔记分享202501040953
指责的背后
昨天在得到听了一场李松蔚都是与罗振宇以及花姐的直播,直播过程中,讲到了罗振宇和李松蔚老师职业生涯中碰到的网暴,有一个很大的触动是李松蔚老师突然讲到,我们要换一个角度来看指责他的那个人,其实他才是最需要帮助的人,这和刘润当时有一个视频中有讲过一段话,说的意思是,你所认为的你不是你自己,别人眼中的你也不是你自己,你眼中的别人才是你自己,与李老师讲的这处观点,其实可以合到一起,意思是被指责的人可能没有指责人的那个思维,李老师讲的这处话题是意义的堡垒,当时举的例子恰好是孩子的例子,我们会指责孩子玩游戏开一些不着边际的事,其实李老师提出可能是不在于我们指责了什么,而在于我们不懂孩子的乐趣来自哪里,因为未知而去指责,而我们已知的正确观念去指导孩子的行为,他说他不会去指责孩子,而是要与孩子一起加强意义的堡垒而不是将孩子建立的堡垒进行无情的摧毁。因为孩子认为有意义的事的本身可能是有价值的,只是你不知道而已,所以我们只能想办法去支持他。用这个思维导推我们自己,当你被指责的时候,或许是你做错了,也有很有可能是指责你的人不懂你,不知道你的处境以及你的思考方式,当这个指责发生,或许只有一个原因,他自己可能有某种思考逻辑在推动他要求你也要像他思考的那样去做,当你没有做的时候,指责便发生了,实际上,最需要关心不是被指责的人,而指责的那个主体,他那里发生了什么,让他有指责的行为 ,他自己的意义堡垒崩塌了?事实上也确实是这样,很多时候,你会对一个人的行为有你自己喜欢和不喜欢,有可能那个人你根本不认识,为什么会去指责他呢或者去赞赏他呢,全来自你内心的思考,你的价值观在发挥作用。
当你听到指责时,如果你认为自己的行为没有太大的问题,你就要意识到,别人那里出了问题,然后做出选择。当你指责别人的时候,你也要思考,自己哪里出了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