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金钱,那些好玩的事

今天,继续读金钱心理学的书。

书里提到一个新的概念,叫做“心理账户”。

什么叫做心理账户?

就是说,对于不同的钱,我们可能会把它们归到不同的门类。

比方说,日常消费类的,娱乐类的等等。

科学家做过实验,如果你已经买了电影票,可是,到了电影院门口,你却发现,票不见了。

那么,很多人是不会再花50元买一张票的。

因为,他们觉得,买票的钱,已经花了,就不值得再花50元重新买了。

但是,如果你还没买票,可是,到了电影院门口,你却发现50元钱不见了,那么,你多半会重新花50元买票。

为什么?

就是因为,你把钱分到了不同的心理账户。

没花的50元,你把它归到了日常消费账户。

而再花的50元,却是娱乐账户。

所以,当我们把钱归到不同的心理账户,我们的消费行为也会不一样。

有时候,我们觉得,我们消费的很理性,无奈,商家的套路却太多太多。

科学家做了实验,在商场门口,如果售货员说,给自己买一盒巧克力吧。

你大概率不会买。

因为,你可能会觉得,200块,太贵了。

但是,如果售货员说,给你所爱的人买一盒巧克力吧。

你多半会掏钱,把巧克力买下来。

这是为什么呢?

也是因为,你把钱分到了不同的心理账户里。

再比如,如果挣钱容易的表姐给了你100元,你多半会开开心心的花掉,还可能用来买冰激凌。

但是,如果是生活拮据的表哥给了你同样的100元,你多半不会用它来买冰激凌。

很有可能,这个钱,你会不舍得花掉。

关于金钱,有太多好玩的事了。

作者书里还写道,你跟别人借钱时,如果是具体的数字,比方说1193,对方会更加愿意借给你。

因为,他们会觉得,你算的那么清楚,肯定是有需要。

也就是说,数字越具体,人们就越会相信你。

但是,如果你说,你要借1000,可能就不太容易借到。

同样的,卖房时,如果是具体数字,比方说,56.3万,对方跟你讨价还价的幅度会很小。

但是,如果是50万,对方跟你讨价还价的幅度会很大。

书里还写到,个子高的人,挣得更多。

长得美的,帅气的,挣得更多。

脸宽大的,挣得更多。

越是经济不景气,女人们花在口红,化妆品和衣服上的钱,就会更多。

这被叫做“口红效应”。

哦,还有,刚开始办了健身卡,你可能会信誓旦旦,要如何如何。

刚开始,你的确会坚持去健身。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就不会再去了。

而办卡时花钱的那种疼痛感,随着时间的流逝,也会逐渐消失。

你会越来越觉得,花出去的那笔巨款,不算什么了。

这叫做“支付效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