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走多远,尝过了多少山珍海味,却都无法超越心中那魂牵梦绕的腊肉。
对于我这个对海鲜过敏及不吃新鲜肉的人而言,唯独偏爱家乡的烟熏腊肉。
不知道是味觉出了差错,还是身体缺少某种微量元素。不能闻带腥味的肉类以及海鲜类的食物。平时只能吃一部分鸡肉与自家做的腊肉 。出来工作后,除了亲朋好友做的肉吃上一点,其余时间基本都是素菜。为此,妈妈做的烟熏肉,便成了我魂牵梦绕的一道菜。
在我国很多地方都会做腊肉,却因地域不同,然做腊肉的方式自然不一样。家乡腊肉的味道,便是在外游子的一种挥之不去的牵挂。
妈妈家刚刚杀过年猪,接下来就要忙着做腊肉。腊肉的制作,其实并不复杂。
于陕南山区的人们,对这种烟熏的味道,有着独特的记忆。
每年农历小雪时节,开始杀年猪,做腊肉。
妈妈养的猪,都是经过粮食一粒一粒喂养出来的,并喂养有一年有余。这些猪儿都是用黄豆,玉米,蚕豆磨成粉;将红薯,南瓜,土豆煮熟,掺杂一些麦麸和猪草来喂养的。因此,它的香味比那些用饲料喂养的猪远远胜出一筹。
现讲讲做腊肉的简单工序。
1、妈妈做腊肉时,先将杀好的肉晾冷却后,再来选最好的部位。例如:宝肋肉(方言:宝肋肉指的是排骨与肉相间的肉)、坐蹲肉,猪腿,五花肉。
2、先要在选好地猪肉上均匀地涂抹上盐,再一层层地铺在缸中腌制。经过十五天左右,盐与肉的渗透与交融,猪肉多了失去水份的模样,这样肉与盐已合为一体。
3、经过腌制后,将缸里肉拿起来,整齐有序地挂在专门熏肉的房间的木杆上,把水份稍稍晾干,再来点火熏烤。
4、妈妈熏肉有她的独特秘诀,熏出来的肉,味道独特香浓。在山上采一些柏树叶(柏树叶要湿的)、香椿树枝、七里香、橘子皮,生姜的秧(自家种的生姜的杆),柚子皮混搭在一起,点燃火苗慢慢地熏烤。经过每日的烟火熏燎,不经意间成就了这美味。
回想到去年冬天,漂泊在外的我们回到家时,妈妈早早做好一盘透亮滴油腊肉。然我迫不及待地抓起一块,塞进嘴里。那肥而不腻,瘦肉不干,味纯耐嚼的腊肉。我想这应该是一种由舌尖与内心的碰撞,是味觉与心灵的交融。
那魂牵梦绕的腊肉慰籍了,我漂泊在外那孤独的灵魂。回味无穷的味道,勾起了我身置他乡的心酸,眼眸的泪花夺眶而出。
今年又多了一份想念,那便是吃妈妈做的那让人魂牵梦绕的腊肉,再喝几盅妈妈酿的酒。想想这该是多么幸福的事儿。
此刻,身外他乡的我,想到即将要回家的时候快到了,心里有说不出的激动与期盼。
那魂牵梦绕的腊肉与妈妈酿的包谷酒,是家乡的餐桌上最常见的食物与酒。却如今成了我们这些漂泊在外的游子们心中,唯一能带走的记忆。
只有在他乡吃着用饲料喂养的肉,喝着不良商家勾兑后的酒时。才能想起那黑不溜秋的腊肉,没有经华丽包装过的包谷酒,此刻家乡的味道在心中才变得清晰,实在。
这魂牵梦绕的牵挂,牵挂的并不是味道,是温暖的亲情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