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
“这么早就上班去啊!”下楼时遇到刚送孩子上学回来的邻居,互相打了个招呼。
或许是天气好转,天亮得早些,今天闹钟响了没像往常那般习惯性赖几分钟床,所以出门也就早了几分钟。
走路去上班。一则环保,二为锻炼,三嘛,还省钱钱,何乐不为。照例抄近路。穿过那片菜地。各户人在自家的菜地里种上了各色各样的菜。
一畦茼蒿。每次经过时总在想:真鲜嫩。可以摘了。却总也没见主人来摘。眼睁睁的看着原本青葱翠绿的茼蒿日渐老去,最终开成一片艳丽,给春天涂上一抹色彩。
旁边的蚕豆也开花了,不甚起眼。过不了多久花谢了会长出豆荚,结出蚕豆。煮熟的蚕豆粉粉的,小时候经常吃。后来有了些医学知识,方知道蚕豆原来不是每个人都能吃的,那些体内缺乏G-6-PD酶的人如若不慎吃了,就会得蚕豆病。所以现在的孩子一出生就会检查是否缺乏这种酶,以绝后患。
雨后的豌豆花洗尽铅华,玲珑剔透,有一种别致的美。较之于蚕豆,我更喜欢吃豌豆,一锅清汤,就能煮出清甜的味道。当然,若是配以排骨或鸡肉,更美味可口。如此一想,唾液腺似乎都在工作了。
莴笋是我从小到大都爱吃的,梗和叶都爱吃。记得刚参加工作时被分配在乡下卫生院,没有食堂,自己做饭吃。那时候我喜欢买来莴笋梗炒鸡蛋吃,鸡蛋煎好,莴笋切片一起炒,再放点酸辣椒,色香味俱全。记得那时卫生院每个人有一小块菜地,我在地里种了辣椒、茄子什么的,收成好像还不错。种没种莴笋已然记不得。
包菜小时候吃了不爱吃。分析原因,大概是那会家里穷,鸡鸭鱼肉鲜少吃,炒菜的油都得省着放,炒出来的菜油水少,饿得快。饿的滋味不好受,自然就不爱吃了。慢慢的,可能是生活条件好了,也可能是口味变了,反倒就吃出它的味道来了,自然也就喜欢了。
东门大桥日益破败,有车碾过时“哐当”作响,一阵震动。不会游泳的我走在桥上不免心惊胆战,唯恐哪天桥塌了。城北完小门口毫无意外的人头攒动,步履维艰。还是这家常来的米粉店,1两红油米粉,外加1个自己煮的鸡蛋,就是今天的早餐了。关于早餐,有的人喜欢吃面条,有的人喜欢吃包子馒头以及别的可以果腹之物。我喜欢吃红油米粉,吃完米后喝上几口热乎乎的汤,暖暖的胃里滋生出一种浅浅的满足。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各花入各眼,不乏一见倾心,也有日久生情;有喜新厌旧,也会有矢志不渝。过尽千帆之后方发现,所谓喜恶,不过是一种感觉。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时间最终会见证一切。始乱终弃也好,地久天长也罢,把生活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如此,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