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利用三天假期去了苏沪杭三地。
一天一城,每个傍晚都在火车上完成城市的转换。
(一)苏州
剥离拙政园的人山人海与当头日照,苏州的小桥流水,白墙黛瓦还原了诗书中对于江南的吟诵。
拙政园的大鲤鱼,太湖石精心栽培的盆景,匠心独运取法自然的建筑设计,都能让人联想起几百年间园主人的富庶以及江南人对文化的雅致追求。
苏州一天走过,在思考到底什么才是江南文化?是什么造就了江南文化?
(二)上海
第二天到达上海,先去了外滩,隔江看外滩夜景,堤坝上亦是人满为患。宽阔平整的江面上偶有客轮驶过,洒下一串长长的汽笛声。外滩的高耸建筑在夜的背景下轮廓更加鲜明。直立、修长、有棱角、一如江南的文人气节。
外滩的背后是十里洋场,和平饭店、中央银行旧址等。敦厚的建筑曾经是第一批进入中国的洋人自我保护的有意为之,间有巴洛克风格点缀。如今承载着现代金融业的运转,衔接全世界资本吞吐最重要的一环,厚重而暧昧的建筑风格无形中标榜着这里的价值。
恰逢雨后,走在思南路的旧上海里,经过每一座意义丰富的租借区别墅,就像闯进一部未经修饰的民国史,这里曾经开展过某次会议,这里又曾是某位要人的居所……这样一部活的历史被沉淀进厚厚的石灰里,再没有什么比这更诚实睿智的做法了,就像上海的性格,明白这个世界的规则,先保全自己再传递价值。
(三)杭州
最后一天到杭州,时值樟树花开,满城都是醉人的香气。在西湖外侧骑行了半圈,窥到茂密的林荫路与藏在林荫深处的中国美术学院,又看到一个用心经营自己的城市。只是雨中雨后的西湖应该会更美。下午去了灵隐寺 ,飞来峰处处可见的佛教雕像,显示了宋元时期当时对佛教的重视,在层林掩映的山间开凿寺院,做法讲禅,把中国的山水与佛教的顿悟文化在这片森林竹海中交汇成长,滋润着几百年的杭城,更造就了绵远悠长的江南文化。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江南文化?我还是没有想明白,或许是这个:物外,用心经营、精益求精;心内,反哺自然,盈润小我。
那么上海与北京的差别在哪?地理位置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城市性格,近海的上海更加包容,更加认同同为海洋文明的西方文化,有着自己的精打细算和处处经营。而内陆的北京,自成一派,占山为王,自成一家,过着一个北方爷们该有的散淡与浑厚。
休论好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