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死亡是什么?是无梦的安眠,还是需要设想极端环境下的道德绑架呢?选择在这里变成了什么呢?是一场游戏的行为,还是对人生哲理的探寻呢?
正文:
死亡是一个无法逃避的问题,无论我们有多么忌讳,它始终存在。当我们降临,我们的终点就已经在那里,即人生的有限性。人生的有限性该怎么样呢?不同的人不同的解释,在这里我引用蒙田晚期的思想:正因为人生而有限,所以人生才有其内在价值。
这多少有些道家和斯多葛学派的思想影子,然而其却更有指导意义些,给其以正面回应的同时也给出了其内在的解释和逻辑。
当然,生活的意义还需自己去找寻,而最终的归宿却不妨碍现在来讨论讨论;死亡究竟是什么?
对于死亡,我并没有太多的理解和感悟,我无法确定在那降临的一刻,依然能知行合一。犹如苏格拉底面对死亡的安之若素;更无法想象塞内卡在面对死亡的毅然决然,即使流尽最后一滴血,依然如此的温和;我无法想象邱少云,董存瑞那样的牺牲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和信仰。如果没有了解历史,我又该如何看待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以及日本武士道的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呢?因为没有身在其中,有的只是一种想象,以及内在逻辑的联系以便思考他们当时的自豪感和价值观,我相信唯有追溯我才能以此窥见一二。
问题犹如潮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你是谁?你从哪来?你要去哪里?” 这不仅仅是门口保安的问题,也是深刻的哲学思辨。历史学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却解决不了这些最终追溯的问题。神以及六道轮回,大梵天,耶稣基督等等都以某种意志引导着人们行进。
所以当我们置身在历史的长河当中,会发现有许许多多的英雄豪杰为其信念牺牲自己。每一个时期都有那些令人扼腕长叹的人物出现,文人墨客的气节丝毫不输战场杀将,如“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的文人豪情;有“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一曲悲歌。也会看到一批又一批的殉教者的出现,他们所坚持的是什么呢?难道不害怕死亡吗?
在这伤春悲秋之际,不妨做一个假设,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我们会选择牺牲自己,而不是像那无法刹车的列车事件一般决定他人命运,那牺牲一人还是救五人的假设性命题(类似的事件时有发生,而各类宗教都有着类似调合论的答案来回答受众者们的质疑。如电影《唐山大地震》张靓颖饰演的小女孩和她弟弟以及她妈妈之间所做的抉择。而更多的电影都会用英雄的能力弥补这种选择!现实却是很残酷的,如医院。)。
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很难在实际情况下给予确定性的回答,不论是自己还是他人,因为这样的答案总是报以伤害。就像《流浪地球》,吴京饰演的刘培强在第一次抉择的痛与无奈,和第二次抉择的决绝。只有了解始末,也只有人才能够感受到其内心的煎熬和释然。这样的一种对死亡的态度又究竟是什么呢?
谈论死亡总会让氛围沉闷,同时释放莫名的恐惧。即使是平时,我们也会害怕死亡的过程所带来的痛苦;因为信仰问题所产生报应的恐惧心态,更何况是我们置身于世的人际关系呢?如何脱离,又如何自处?那死亡后的想象,在那种虚无与被人遗忘的世界里徘徊,犹如西西弗斯的惩罚。
“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长青。 ” 我们无法时刻去警惕,即使我们知道,却也很难做到知行合一。我们的七情六欲时刻支配着我们的喜怒无常,而我们的喜怒无常却深植在基因里,从出生的开始便已经注定一般。然而在那所知的事件当中,总会有人用他们特有的性质为人性的丑陋重新否定,加上了另一种善的可能。总有那意想不到的抉择,给后入留下精神的鼓舞,为灰暗的世界予以指引。时间总会磨灭伤痛,磨灭那种痛彻心扉的伤痕,那时的我们又该如何自处呢?犹如那普罗米修斯为其盗取火种忍受那日复一日的折磨,人们是否应该理所应当呢?借用
奥古斯丁的话来说:“时间究竟是什么?没有人问我,我倒是清楚,有人问我,我想说明,便茫然不解了。”
“死亡究竟是什么?没有人问我,我倒是清楚,有人问我,我想说明白,便茫然不解了。”
我还在探寻,我还在思考我所了解的死亡究竟是什么?是历史,还是我们个体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