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张冷漠的脸
前天晚上,我带着两岁半的孩子回家。走到四楼的时候,一户邻居家的通风门开着,里面隐约传来音乐声。儿子被吸引了,跑过去贴着门向里瞧,一脸的笑眯眯。客厅里,坐着一位五六岁的男孩。那男孩噌的一下站了起来。
我以为他会过来和我儿子打招呼,或者开门。没想到,他哐的一声,将通风门关死了。
我儿子那张稚嫩的笑脸,一下子不知所措。
而小男孩那张冷漠的脸,却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
我常在楼道里遇到邻居家的女主人。开始,我主动去向她打招呼,而她基本上假装没看见。后来我也就以冷还冷,再也不吱声了。
2.一位无奈的爷爷
带着儿子在公交站等车。站台的座位上有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半躺在爷爷的怀里,手里拿着一个绿色气球。见我儿子走过来,她大声喊:这是我的气球,你不要抢!
我连忙说:弟弟不抢姐姐的气球,弟弟有河马玩具哦。
片刻后,来了一辆公交车。小女孩再次反复大声喊:180是我的公交车,你们不能坐!
我微笑着对她说:我们不打算坐180,在等156哦!
原本我还想顺便告诉她,公交车不是她的,而是大家共享的。
但她的爷爷只是一脸的无奈,并没有想教育孩子的意思,我也只好作罢。
爷爷支撑着年迈的身体,又是抱又是扛,把小女孩弄上了车。
3.一段无谓的争执
小区中心的健身场地,是孩子们玩耍的乐园。
一天,一个小男孩滑滑梯时,不小心甩了一下手,打在一个小女孩脸上。小女孩的家人是一位老婆婆。她急了,跑过来大声呵斥:这是谁家的孩子?怎么能随便打人?!
小男孩的妈妈过来,看到老婆婆的架势,也不愿意了:孩子打人怎么是故意的?你什么态度?!
一来二去,两个人吵的不可开交。
本来只是两个孩子无心的小矛盾,演变为一段大人之间蓄意的人身攻击。
而两个孩子,在家长的吵闹之下,呆若木鸡。
4.一场深刻的自我检讨
你可能常常疑惑:为什么孩子变得越来越冷漠、自私、霸道了?
却不曾扪心自问:我是否教育和引导孩子热情善良、富有爱心、乐于分享?
家门口的小学校,每天下午放学时,都有无数家长涌动在门口、马路上。接到孩子,就是各种服务:帮背书包、帮整理衣服、嘘寒问暖、递上零食。
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孩子何其幸运,在父母,甚至四个老人的乾坤里独步天下;
生在这个时代的孩子,又何其不幸,被以爱之名这密不透风的墙压住,想不接受都不行。
教育家马卡连科说,一味抱着慈悲心肠为子女牺牲一切的父母,算得上最坏的教育者。
有人以生活为借口,将孩子最初的几年托付给老人。可你是否知道?你错过了建立牢固亲子关系的时机。而这一点,你穷其一生,都无法弥补。
也有人与孩子朝夕相处、孜孜不倦,把孩子培养成了小学霸、小神童。两岁能背唐诗宋词、三岁能做加减乘除。但这又如何?孩子不懂得爱父母、爱他人、爱社会和自然。因为他一直只有爱的接受,而没有爱的输出!
爱的残缺,导致孩子如一条鱼,一旦脱离了父母家人的浸润,来到干燥的社会上,便会焦渴而亡。
你希望孩子怎样,请自己先做那样的人。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你所坚信、期待的,终将变成现实。
所以有一天,我儿子为哭泣的小朋友递上纸巾的时候,我的内心充盈着真正的幸福感。我想,或许这段时间,这是我最大的成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