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在江南地区的农村,不做团子就不能算正儿八经的过年。
做团子的第一步是要准备馅料,我家的团子万年不变的是四种馅心:白团子是青菜肉馅和萝卜丝肉馅;绿团子是红豆细沙馅和芝麻花生馅。
剁馅时我们家姐弟四人排队轮流,我总是抢着第一个"操刀″。开始时手里的两把菜刀是上下翻飞、有条不紊,剁到最后就"同手同脚″了,哥姐们就知道我累了,赶紧把我换了下去。
下来是要揉米粉,水要烧的"笃笃滚″,滚水调出来的粉团才会有劲道。然后把揉好的粉团醒好,再摘成一个个小团。
接着,家人们围坐在一只大竹匾边,七嘴八舌聊的热火朝天,每个人的手上却丝毫不歇着。用手心将小粉团揉光,再用大姆指掐着粉团的中心转动,那粉团就变成了一个好看的小碗,装上馅料,然后一手托底,另一只手打边,团子就成形了。
菜肉馅团子做的是最多的;萝卜丝馅的上面要捏出个"尖拱顶″。
在芝麻馅团子上掐上一个"鼻头′,它和细沙馅的都是绿色的,这绿色不是色素,而是江南地区特有的一种植物~绿苎头。绿苎头香气天成,和甜馅是天生绝配,加工后添加进米粉中,配比合适的团子分外翠绿可人。
此刻,爸负责烧着的大铁锅里的水已经沸腾,温暖的雾气在房梁上缭绕,可以上笼蒸团子了。把排着团子的笼屉搁在锅上,加硬柴烧旺火,大约十多分钟后,笼屉周围原来散着的蒸汽,变成了一条向上喷发的气柱时,团子就蒸熟了。
这时,打开蒸笼盖,扑鼻而来的是米香味和绿苎头的植物清香味。
妈用手蘸着冷水,把团子一个个拾出,家里的长台和桌子上全多摆满了。我兄弟俩抓起备好的芭蕉扇,使劲地给团子扇着风。
刚出笼的团子特别香、特别软,第一笼团子基本上剩不下几个,我一个人一口气就能干掉五、六个。
等团子上的热气渐渐散去后,每个团子都会变得"笋光煞亮"。
过年期间,大家就着"瓜鸡菜″,吃着自家做的团子,会觉得分外踏实。
马上又快要过年了,我又想起了团子,想起团子把我们全家团在一起的那个热热闹闹的场景。
东氿听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