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留下伤疤的那个漫长暑假

学生时代最盼望的就是寒暑假,那时的寒暑假加起来也有两个半月,一般寒假一个月左右,暑假有一个半月左右的时间。

生长在农村的孩子,寒暑假是没有休息的。特别是暑假,那时正值我老家的“双抢(抢收早稻,抢插晚稻)”季节,农村的男女老少齐上阵,没日没夜地干农活,而且天气火热,只有体验过的人才能真正感受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不易。

1979年是我高考后离开农村的最后一个暑假,那个暑假特别长,从7月9日高考结束到10月9日离家前往被录取的学校报到,我在老家待了整整3个,这也是我一生最难忘的、最漫长的一个暑假。

高考结束的当天下午我就回到阔别50多天的老家。那时,我们老家还没有分田到户,仍然需要出集体工。我在家里休整了近一个星期后,生产队开始“双抢”,我和队里的其他社员一样,早出晚归,白天头顶烈日,晚上披星戴月,常常是一身泥水一身汗,不知疲倦地在田间劳动,不是收割早稻,就是在插晚稻,但每天也只能拿到“半劳力”的工分,当时“双抢”有加分,每天也就10分左右,价值五六毛钱。

那时我不到17岁,个子才1.6米多一点,体重不足40公斤,加之高考前的复习,身体状况不佳。但家里除了母亲,我就是最强的劳动力了。每天除了正常出集体工外,因家里放了牛,还要负责收稻草,先把已经收割的早稻稻草从田里担上来放到山坡或其他空地上晒干,然后再收回来储存,工作量大而繁重,时间要求也紧,不能影响队里耕田插晚稻,好几次累得几乎瘫倒。

回想那时劳动的情景,至今仍然心有余悸,也不知自己那些日子是怎么过来的。不过,每年的“双抢”大约也就20天左右,等“双抢”结束,高考成绩也出来了,得知自己的高考成绩,当时既高兴又有点遗憾,高兴的是上了中专录取分数线,终于可以跳出农门,成为同学和亲友们羡慕的对象;遗憾的是以几分之差与大学之门失之交臂,心中难免有些不安。

之后就忙着体检、填写志愿,由于那时还没有计算机,高考的阅卷、统分、填报志愿和后续的录取工作全是人工完成,进度很慢。

由于知道自己应该可以录取,在家干农活的动力反倒更足了,不顾父母的劝阻,我在家一边继续出集体工,一边等待录取通知书的到来。“双抢”过后,农活也相对清闲一些,但各种各样的活都有。当时,我抱着体验的心态,想尝试一些自己以前没有做过的农活,比如给稻田喷农药杀虫那些由全劳力即成年人做活。

记忆中,大约到了9月下旬,那时晚稻已长到1尺多高,为防治病虫害,需要给稻田洒一些石灰粉。这项农活工作难度不太大,但若不注意,石灰粉容易伤害皮肤。

那次,我一连洒了好几天的石灰,由于天气炎热,我是穿着短裤在干活,结果右大腿内侧被禾叶括破,又被粘上石灰粉和汗水浸湿,加之稻田禾叶上还有农药残留,后来伤口溃烂,虽然对作品进行敷药,还服了药,10多天才勉强痊愈,但留下一个2厘米见方的伤疤,至今隐约可见。

当时,生产队的社员们还对我开玩笑说,看来你对农村还是很有感情,跳出家门之前都还要留个伤疤做个纪念,弄得我苦笑不得。

就在我伤口痊愈的时候,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录取通知书。我也忘记了伤痛,高兴地办理户口迁移、团组织关系转移等手续,按时报到入学。

时间虽然过去40多年了,但只要摸着大腿上的那块伤疤,那个漫长的暑假的经历就会在我脑海浮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