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44年农历三月十八日,在李自成包围北京并进入内城后,在位17年的崇祯皇帝在北京煤山上吊殉国,明朝这个大公司倒闭了。本来明朝三百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打不起躲得起,本不至于这么快灭亡,那么总裁崇祯都做错了什么导致这一恶果呢?
1.总裁缺乏决策能力,没有做好战略规划
崇祯作为皇帝是明朝的总裁,而崇祯这个总裁完全没主见,在重大战略问题上一拖再拖。
1644年正月李自成自西安出发,一路东进,要占领北京。攻陷太原的时候,明朝朝廷就得到消息。明朝当时的北方军队都被皇太极或李自成打散,余下军队分散在南方、西方,以及东北吴三桂的几万人马,所以采取积极的战略主动出击是没有兵可用的,那么是调兵北京防守呢,还是皇帝逃到南京再图恢复北国河山呢?公司各个部门吵成一锅粥,为了各自的利益互不相让,全然不顾明朝公司的利益。崇祯这个总裁也没有主见,结果就是拖着,不调兵也不逃往南京。
这一拖就拖到三月末,事关生死,总裁崇祯心是有多宽啊。如果崇祯皇帝及时做好公司战略规划,逃到南京,凭借江南财富与兵源,即使无法收复北方河山,再不济或许明朝还能如南宋一样再坚持个几十上百年。但崇祯犹豫不决,将近三个月的时间,哪怕步行也倒南京了。
2.上下级无法有效沟通
崇祯没有纳谏之量,往往对臣下太严,在位十七年来大臣中因言论忤旨,遭受廷杖、贬斥、赐死之祸者比比皆是。大臣上朝,一见皇上动问,就颤栗失色,所以没有人敢说真话。各高管都谨言慎行,领着工资得过且过。
当1644年二月李自成尚在山西时,本来崇祯可以慢慢逃到南京的。但因崇祯爱胡乱惩罚大臣,他一表示反对,大臣李邦华不敢再提崇祯逃到南京,而改为建议送太子去南京而崇祯坐镇北京,而其他大臣也都惧怕崇祯不敢赞成李邦华。于是再拖拖吧。
李自成才过大同,离居庸关尚远,天津巡抚主动来到北京,想请崇祯逃去天津,然后乘海船南下,并说他将身率一千精兵到通州迎驾。但是朝廷内大臣都怕说错话,帮错忙,被罚,竟没有人帮其呈递奏折给崇祯,所以直到李自包围北京后,崇祯才知道这个计划。当时如采纳天津巡抚的意见,明朝必不会亡,崇祯必不会身殉社稷。
3.组织结构不合理,动辄开除
崇祯派文官做督师统领武将总兵,还不放心,而又派太监做监军,监督文臣武将。本来文臣就易纸上谈兵,武官又桀骜不驯,上面再来个爱给总裁打小报告的太监。这得多乱?
1630年,崇祯因中皇太极反间计杀督师袁崇焕。
1641年,崇祯因劝说皇亲国戚捐助军款杀内阁首辅薛国观。
1641年,崇祯屡次催促下,蓟辽总督洪承畴仓促犯险被满清俘虏,也赔掉了十三万精锐。
1642年,崇祯因其泄露崇祯与满清议和的消息杀兵部尚书陈新甲。
……
可以带兵打仗的都被开除了,矮子里面拔将军都拔不出来了,所以李自成攻北京的时候,再也找不到一个可用的大将了。
4.贪污腐败,拖欠工资
明朝末年因为中原农民起义不断,东北满清频频南下,战事连连,国库空虚,再加上各地大旱,各部队数月数年发不出军饷。那么怎么办?
文臣武将一起贪污克扣!大官克扣小官,小官克扣小兵,而小兵就只能抢劫百姓了。所以官军所到之处如蝗虫过境,寸草不生。杀良冒功,奸淫抢劫更是家常便饭。百姓“不怕贼而怕官”。因此明军军队纪律松弛,没有战斗力,一触即溃,时常临阵倒戈投降。百姓听闻闯王要来,夹道欢迎,踊跃参军。
副总、总监们克扣职员工资,职员没有工资拿,当然就消极怠工或者动辄跳槽喽。对面公司的领导好,待遇好,当然大家都去报名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