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怕你思维停滞,还安慰自己是“阶层固化”

文 | 李栩然

首发 | 栩先生(公众号ID:superMr_xu)

1

周末的时候,第一次去了一个同事家做客。

同事家里有个一两岁的小孩,只有外婆一个人带,所以家里请了一个阿姨帮忙。

虽然家里小孩子的东西特别多,但都收拾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

闲聊的时候,同事忍不住谈起了这个让她感觉非常“值”的阿姨,说道:

每次我看她带娃和做事,都想给她涨工资,实在是干的太好了。

阿姨已经五十多岁了,按理说很多家政公司应该都不会要这么大年龄的人了。

之所以让同事那么满意,并不只是因为她责任心强或者敬业肯干。

而是她为人处世极高的情商,和带孩子时所展示的思维眼界。

阿姨和同事的家人相处都很愉快,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看破不说破。

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边界和道道,阿姨心里都一清二楚,从来没有让同事感到过不悦或者难堪。

之前刚到北京没多久,阿姨就把附近的环境摸得门清。

现在不仅能独自带娃上早教课,回到家还能自己教小孩子念唐诗,启蒙英语。

最让我听了后感到无语的是,有些时候同事工作压力太大,带娃的时候忍不住和阿姨叨叨,阿姨居然还能帮她出主意。

阿姨用她几十年起起伏伏的人生经历,开导和鼓励同事。

同事说,有时候和阿姨交流工作和人生,都感觉有点角色互换,恍惚以为自己是在和领导谈心。

和同事聊到最后我才知道。

这个阿姨的老公以前是做生意的,虽然没有到亿万富翁的地步,但也属于当地的小土豪了。

阿姨自己也是当地比较成功的职场女性,做到了一家公司的中层,后来才辞职回家当全职太太。

早在一二十年前,阿姨就已经过上了“财务自由”的生活。

结果到了五十多岁的当口,家里出了很多变故,不仅生意崩了,还欠了数百万的债务(这笔债务基本都背在她继承家业的儿子身上)。

生活所迫,更是爱子心切。

才不得不放下身段出来重新找工作,但年纪比较大了,根本没有什么合适的工作可以去干。

正好同事那时候想找一个靠得住的人过来带娃,老家就有人介绍了这个阿姨。

本来一听说年纪五十多,同事还很犹豫,结果试用了一阵,立马觉得自己是遇到宝了,就一直用到了现在。

同事悄悄跟我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富”过的人不会穷太久,现在是真信了。

2

这件事也是真事,不过为了保护隐私,我修饰了一些背景故事。

因为当天我也见了这个阿姨,穿着得体大方,和我热情打过招呼后,就一直带着孩子在房间里或者下楼玩。

整个人的气质都很从容,一点不像是专门出来打工带孩子的人,却偏偏把这个工作干得非常出色。

从同事家回来,我一直在琢磨这个事。

按照最近几年最流行的阶层说法,同事家请的这个阿姨是属于典型的阶层跌落

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从中产往上,一下子落到了底层。正常都快退休的年纪了,还不得不背井离乡,出来当保姆。

也正好印证了那句名言:不要说什么阶层固化,毕竟上升虽然很难,但往下掉很容易啊。

她虽然遭遇了阶层跌落,但她已有的见识和思维格局,却并没有发生变化。

所以,她的谈吐和为人处世才那么妥帖。

包括她在同事家干得那么好,我估计也是因为她清楚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才能保住这份按她的年龄来算,收入还不错的工作。

像她们这样的人,太清楚什么叫“形势不由人”了,也太明白家庭到这份上了,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1942》里,张国立扮演的老东家在逃荒路上说的一句话:“我知道咋从一个穷人变成财主,不出十年,你大爷我还是东家,那时候咱再回来……”

▲《1942》剧照

很多人喜欢引用这句话来说明什么“富人思维”

说实话,我一直都是不太同意的。

那些为有钱人粉饰的所谓“富人思维”,从来就不是天然产生的。

不是因为你是有钱人,所以天生就是“富人思维”,而是他们在通往财富的道路上不断开拓自己的眼界,提升了自己的思维能力罢了。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是一个问题。

3

所谓阶层的分级,主要是依据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

但一个人的思维层次,并不会随着阶层的提升而自然提升,特别是那种抓住机会一夜暴富的人。

从建国到现在,整个社会的所有阶层都经历了“撸平“的过程。

现在之所以有我们这两代人里的阶层跃升,可能是因为祖辈余荫,可能是因为抓住了风口机遇,也可能是跟对了人,走对了路。

所以,我们这个时代,阶层真的固化了吗?

其实更应该问问,哪个时代还能像我们现在这样,有那么多上升和突破的机会。

还有那么多白手起家的人,在短短十数年间实现财务自由?

罗胖说过一句话:

今天的中国,社会分层还没有完全形成,教育分层还远着呢,所以这是一个大好的时机,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提升自己的认知,而超越自己的阶层。

我曾经写过一篇传播很广的文章,叫《如果格局决定了人生,那到底什么决定了格局?》(关注公众号“栩先生”,回复“格局”即可阅读)。

里面提到了现在很多优秀学子都出自中产以上家庭,而很多家境优越的子女在很多方面具有鲜明优势。

但往深了去探究,这并不是因为这些有钱人家的子女,天然就比寒门子弟格局高、眼界广。

从本质上讲,只是这两者在获取教育和信息方面的难易度不同。

家境优越,只是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你能获得的各种信息资源要比寒门子弟丰富得多。

然而,如果从来也不去主动利用这些信息资源,汲取这里面的营养,饱食终日,却每天只是满足于香车豪宅,高调炫富。

再好的家境,培养出的也不过是下一个“肉食者鄙”罢了。

毕竟,我们已经看到不少的富二代/官二代,自以为是,狭隘狂妄。

你告诉我这样的人天然具有“富人思维”?

我看,是有些人天然具有“吹捧富人的思维”吧。

而那些出生寒门的人,在大学之前眼界天然受限,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就是家庭,周围环境、学校教育以及书本。

但问题是,家庭和周围环境本身就无法提供优质信息,多年的教育又多是在满足应试。

所以大部分寒门学子,要想开拓眼界,提升思维层次,多半只能通过读书这条路。

但书本的信息是滞后的、间接的,从一知半解到指导实践,再到总结归纳为自己的思维体系,需要时间。

这段漫长的时间,就是多少寒门子弟最难熬的成长期。

但只要熬过了这个必要的成长期,就会迎来自己从思维到人生境遇的新蜕变。

这种信息资源上的天然差距我们必须要看到,更应该去承认,而不是避而不谈,假装看不见。

4

网上曾经有一句挺流行的话:有的人18岁已经死了,只是80岁才埋而已。

很多人从初高中的时候,初步建立起了对人对事的一些基本思维的模式,然后多少年就再也听不进去别的道理了。

他们可能到了七八十岁,但思维的层次和模式还是和青春期的时候差不多,简单、直白、粗暴。

他们会觉得任正非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有背景有关系,马云之所以成功也是因为有背景有关系;

那个新闻后来被官方辟谣了肯定有黑幕,这个新闻后来没报道了也肯定是因为有黑幕……

为什么那些水氢汽车、空气动力汽车,什么酸碱体质理论,什么“机密项目”会有那么多人相信。

就是因为符合了很多人的单线的、浅显的思维模式。

水可以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氢气氧气燃烧后可以变成水,当然就能造出水氢汽车;水有酸碱度,人体大部分都是水,肯定也分酸碱,酸碱不平衡人就会生病……

你看,多简单,多容易理解。

我估计,哪怕是任正非、马云或者中科院的院士亲自到他们面前,苦口婆心发自肺腑地告诉他们:你们这样想不对,其实应该这样去看待这些问题……

他们也不会相信,更不会接受。

思维一旦固化,一旦拒绝输入,随着年岁的增长,人也就停止进步了。

这就像一台机器,硬件在慢慢老化,软件却一直不更新,就肯定会被淘汰一样。

而如果将这种固化和封闭的思维传导给了下一代,那才是真正的代际固化。

因为这意味着,从此后,只能按照一个狭隘的、固有的思维模式来看待问题/处理问题,不仅不自知,而且还拒不接受任何改变。

相反的是,你看那些真正厉害的人物,那些在事业上取得极大成功的人。

最喜欢做的,是看一些启发思维的书,是在聚会上交流所思所想。

你和这样的人交流,如果能说出一些有个人见解的话来。

哪怕你们的财富、社会地位、职务层级相差甚远,他们也会饶有兴趣地点点头鼓励你继续说下去。

5

这些年里,我将保持思维更新,避免固化的原则归纳成了几个词。

一是兼容。

一定要有开放的思维,要能够兼收并蓄地同时看待截然相反的两个结论,去思考为什么会产生分歧,分歧的本质是什么。

而不是轻易下结论,从此固守结论,什么也听不进去。

二是迭代。

要敢于去打破过去已有的思维方法,要经常性地去反思自己过去为什么会这样想问题。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提到过一个“SB速率“。

检验自己有没有成长的关键,就是看你往回看自己,觉得自己说过话、做过的事跟SB一样,就说明你进步了。

这中间的过程,就是不断更新升级自己思维的过程。

三是独立。

这个时代,拥有独立思考的人永远是少数。

所谓独立,就是你的思维一定要立足于个人的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你要相信,做到对每件事都有你自己的看法,你就已经超越大部分同龄人了。

四是入微。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思维方式的改变,一切变化都无从谈起。

撒切尔夫人经常引用一段话:

注意你的想法,因为它能决定你的言辞和行动;注意你的言辞和行动,因为它能主导你的行为。注意你的行为,因为它能变成你的习惯。注意你的习惯,因为它能塑造你的性格。注意你的性格,因为它能决定你的命运。

不要认为思维的改变就是多大的系统工程,是一锤子买卖。

很多时候思维的改变就是在漫长人生当中,一点一滴、每时每刻,每件事、每句话、每个念头累积而成的。

当然,所有关于打破固有思维,提升思维层次的事情,都是知易行难。

因为这实在是太本质的东西了,本质到大多数人就算认识到了要去改变自己的思维,也根本找不到具体的路径,老鼠拉龟——无从下手。

下面,又是学长的独家干货,怎么样从最简单的地方去改变自己的思维。

我们首先介绍一个非常重要的语言学概念,那就是,人的语言习惯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思维模式。

你用什么样的语言体系去交流,就会用什么样的思维体系去思考。

比如有很多人的方言比较重,哪怕离开家乡多年,每次说普通话,只要稍为注意都会发现,脑子里还是在说方言。

大部分人哪怕英语学的很好了,和外国人对话时,脑子里也是先把英语翻译成汉语然后来理解的。

因为,英语不是你的母语。你无法做到直接用英语的方式去思考。

最让我毛骨悚然的,是我在一本书里看到的:聋哑人在思考时,脑子里是在打手语。

去年有一部评分比较高的科幻电影叫《降临》,改编自获得科幻最高“雨果奖“的短篇小说《你一生的故事》。

这个电影和短篇小说,就是描述女主角在破译外星人语言文字时,被外星人的语言文字改变了思维和意识结构的故事。

这个科幻故事,是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的。

也就是我下面要讲的,如何通过改变语言习惯去改变你的思维模式。

这应该是我摸索出来的,最简单易行的改变自己思维模式的方法了。

毕竟,现实中我们也能看到习惯于销售那套话语体系的人,习惯部队那套话语体系的人,习惯体制内那套话语体系的人。

他们在思考问题时,有很多本质上的区别。

6

下面是具体的几点方法,并非穷举,只是抛砖引玉,提供给大家这个干货思路,供大家继续拓展。

一、用“我认为”,代替“我感觉”

这里的区别在于,说出“我认为”的时候,代表你接下来要说的话是一种观点的提炼,是对过去的分析。

这也是我非常推崇的“观点先行”的思维方法。

公开场合的发言表态,永远是先简练抛出自己的鲜明观点,然后再用论据去证明,而不是先洋洋洒洒说半天,最后再说结论。

毕竟,讲相声才会把包袱放在最后抖。

二、用“我判断、我分析”代替“我相信、我以为”

你注意观察下,职场里中层以上的领导,在开会的时候,最喜欢用的一个词就是“我判断这件事是这样这样”或者“我分析这个原因是这样这样”。

这样的话语习惯,正代表了他们理性、逻辑的思维习惯。

而“我相信”这种词,更像是鸡汤。

同样是宣传抗战,国民党当时发的文章更多是类似于“我们相信,正义终将战胜邪恶,我们的抗争终将打败侵略”……

而毛主席则直接用一篇洋洋洒洒的《论持久战》,告诉大家,他对抗战的判断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判断。

鸡汤毛主席也熬,但为什么说毛主席是战略思维大家?

因为他永远不会用鸡汤去代替思考。

另外,大家再注意观察下,那些工作多年仍然经常犯错的人,嘴巴里经常说的词就是“我以为”。

说实话,我最怕的就是一件事出了问题,别人告诉我“哦,我以为是那样那样的”。

因为这意味着这件事一定是从一开始就错了,而且犯错的人准备甩锅了。

三、用“我讲明白了吗”代替“你听懂了吗”

这个话语术的变化,在职场培养下属、学校教育学生、家里辅导孩子时,都特别好用。

他们的区别在于,当你用“我讲明白了吗”代替“你听懂了吗”的时候,是把自己放在了一个输出者的位置上。

这样问题的关键就从别人怎样才能被动输入,变成你怎么样才能更好的主动输出。

我们都知道输出才是最好的输入。

有一个叫“费曼技巧”的东西,是目前公认的最实用的快速学习法,其核心就是要在理解知识概念时,把自己置于授课者的位置,用输出的方式促进输入。

这在我们学习新的思维方法时特别有用。

四、用“等我查一下告诉你”代替“大概/可能/应该/差不多”等各种脱口而出

深度思维的关键在于,不要浅显的想当然。

这就需要我们在点滴中,改变那种对不充分了解的东西大而化之的毛病。

每次去查询了解的时候,也是你拓展知识,提升思维层次的一次大好机会。

之前看到的一篇文章,讲到美团的王兴,开车的时候想到“三观”这个词,都会找个地方停车拿出手机查一下三观是指什么,英语有没有对应的词等等。

其实就是因为已经习惯了遇到不确定的事穷根究底的思维模式。

凡事都说差不多,你的人生也应该大概差不多就那样了。

最后多说一点。

上面的几个方法简单易行,但你要是问我,学会了就真的能改变自己的思维吗?

答案是:当然不能。

思维的改变是最难的,真正最长久有效的,还是那些老套路:多读书,多经历,多思考。

然而,思维的改变,与经历有关,与阅读有关,与和别人的交流有关,却又不仅仅是这些。

说白了,你所遇到的事,看过的书,接触过的人,听到的话……所有这一切所引起你的特定思考,这才是真正决定你思维能否改变的关键因素。

在每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过后,在每一本深受启发的书背后,在遇到的每一个相见恨晚的人之后,你都可以去总结、反思很多的东西出来。

否则遇到的事再多也不过是过眼云烟,看过的书再多也不过是浮于表面,认识的人再多也不过是匆匆过客。

王兴曾说过一句一针见血的话: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

我希望,看过这篇文章的你不要再选择逃避。

至少,我们可以从最简单的改变话语习惯开始。

改变思维虽然很难,但只有走出了第一步,才会有后面的每一步。

共勉。

—— END ——

栩先生说:感谢阅读,我是栩先生,文章来自我的个人原创微信公众号“栩先生”(栩念xu)(公众号ID:superMr_xu)。

关注公众号,在菜单栏可以直接读我的更多成长干货、深度思考等全网热文,和关于毛主席的精品文章。

公众号后台回复“社群”,加入后即可获得价值千元的成长礼包,已有上千人一起抱团成长。

希望你喜欢今天的文章,欢迎转发评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864评论 6 494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175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401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170评论 1 28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276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364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01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179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604评论 1 30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902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070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751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380评论 3 31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077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312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924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957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