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云。见月怀人,望云思友,是古代诗词中常表现的情感。白云还有同隐者联系在一起的——白云自由不羁,洁白无瑕,是隐者品格的最好象征。南朝时,陶弘景隐居在句曲山,齐高帝萧道成有诏问他“山中何所有?”他作诗答说“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从此白云与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
(1)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杜甫《恨别》)【诗人卧看行云,倦极而眠,借白云曲折的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
(2)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唐·刘长卿《谪仙怨》)【写别后相隔之遥,思念之深,希望悠悠的白云,把自己的一片思念之情带给千里万里之外的友人。】
(3)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李白《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白云寄托着诗人对刘十六归隐生活的羡慕。为了充分利用白云的形象和作用,这首送别诗不再从别的方面申叙离情,只择取刘十六自秦归隐于楚的行程落笔。从首句“楚山秦山皆白云”起,这朵白云便与他形影不离,随他渡湘水随他入楚山里,直到末句“白云堪卧君早归”,祝愿他高卧白云为止,可以说全诗从白云始,以白云终。读者似乎只看到一朵白云的飘浮,而隐者的高洁,隐逸行动的高尚,尽在不言之中。这首诗不直写隐者,也不咏物式地实描白云,而只把它当做隐逸的象征。因此,是隐者,亦是白云;是白云,亦是隐者,真正达到清空高妙,风神潇洒的境界。方弘静说:“《白云歌》无咏物句,自是天仙语,他人稍有拟象,即属凡辞。”是体会到了这一妙处的。】
2.白衣苍狗。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1)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杜甫《可叹》)【人事变化,犹如浮云,一会儿像白云,一会儿像灰狗。杜甫的一首《可叹》,引申出了人们常说的“白云苍狗”,世事无常,犹如风吹浮云般变化莫测出人意料,前一秒还洁白无瑕似白衣,转瞬间就变得乌云密布如苍狗。虽然世事无常,时光有限,但是与其徒然慨叹时间的流逝和世间的变化,不如立足现实活在当下,牢牢抓住眼前的一切。无论是白云还是苍狗,无论是晴天还是困难时期的山雨欲来风满楼,坦然面对接受,坦荡地活在当下,努力改变心态,调整心情,勇敢的面对一切的世事无常和白云苍狗。】
(2)笑是非浮论,白衣苍狗,文章定价,秋月华星。(宋刘克庄《泌园春·和吴尚书叔永》)【人生是是非非如同天上白云,变化无常,难以逆料,只有“定价”文章如“秋月华星,光照人间。】
3.月亮。月亮是诗人抒情达意争相选取的一种意象。它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是思乡、念亲的标志。中国的骚人墨客似乎特别钟爱月亮。在浩瀚如银河的历代诗词中,月亮高悬中天,被众多诗人反复地吟咏。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作者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自此后,月成为千百年来人们思乡的意象。】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游子流浪在外,思念家乡,总觉得无论什么事物都是故乡的好,连天上的月亮也是故乡的又圆又亮。“月是故乡明”是异乡游子对家乡深切思念的外现。】
(3)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用叹惋的口气,传达出无限怅恨之感,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厌倦与绝望之情。】
(4)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从军北征》)【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4.残月。残月,作为月相的一种状态,通常指的是满月过后,月亮经历凸月、下弦月和蛾眉月几个阶段,最后又重新回到新月位置时的形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残月不仅象征着伤感,还经常被描绘成一种凄凉和哀伤的意境。它的出现,尤其是在月末的黎明时分,出现在东方天空,月面朝东,呈C状,被形容为“残月如钩”,这种形态不仅代表着月亮即将落下的时刻,也象征着一种事物即将结束或进入不完整的状态。残月的寓意和象征意义富有多向性。从形态上看,残月至少有三种形态,每种形态都带有“将尽”的意味。在宋代词人的作品中,残月常被用来抒发“老之将至”的末日之愁,象征着一种即将结束或衰败的美学意义。此外,残月还被赋予了一种悲凉的美,它不符合人们对月圆花好的追求,反而象征着秋风凉、雨中寒等消极意象。然而,在某些文学作品中,残月也象征着信仰和不易,折射出不同于一般世俗的美学观念。它昭示了信仰的残缺和不易,构成了作品悲怆而崇高的美学风格。此外,残月还被比喻为那些身体有残缺但依然好好活着的人,他们用自己的光芒照亮人们,扫除黑暗,象征着即使在不完美的状态下,也能展现出生命的光辉和价值。
(1)卷帘残月影,高枕远江声。(杜甫《客夜》)【映入门帘的是残月的光影,高翻枕畔的是远江的涛声。从文字上看,好像只写的是月影江声,秋夜之景,但实际显现的正是客愁不寐之情,不过诗人用的是衬映手法,以景寓情罢了。月影由东窗渐移西窗,分明是后半夜的光景,故说“残月影”。月儿筛过窗帘,光影洒地,对无忧的人说来正是秋夜美景,但对今夜愁苦熬煎,竟夕不寐的诗人来说就倍增烦恼了,只好斜倚着让自己轻松自适些。殊知,那远处的江声又听得更清,扰人愁烦,何况这江声又是远江之声,更把诗人的愁绪引向“谈笑行杀戮,溅血满长衢”(《草堂》)的成都。新营的草堂,留居的妻儿,都是难堪的系念,而“家远传书目,秋来为客情”(《悲秋》)则更使情怀悲怆了。诗人不直接着墨于竟夕不寐的愁苦而以残月江声之景出之,真是“文外曲致”,含味无穷。】
(2)高馆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归声。(高适《夜别韦司士》)【高馆张灯夜宴,酒清香洌,见待客之殷勤,次句连用“夜钟”“残月”“雁归声”三个与夜间及别离相关的意象,既显示时间之推移与宴席时间之长,又渲染浓郁的别离气氛。三种意象,或诉之视觉,或诉之听觉,但都带有凄清、寂寥的色彩韵味。】
(3)鸡唱催人起,又生前去愁。路明残月在,山露宿云收。(唐·王观《早行》)【道路在尚未落山的月亮下依稀可辨;山露在夜晚的云彩散去后开始凝结。诗人收拾停当之后,便踏上征途,此时,月亮尚未落山,借着淡淡的月光,眼前的道路依稀可辨,前路如何,却未可知。在黎明之前,夜晚的云彩散去,山中的露水开始凝结,使旅人心中又增添几分寒凉。“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为了生活,人们四处奔波,即使想置身事外,也难免会被世俗所携裏。诗人一早启程,早已厌倦了行役,却不知天涯何处是归途?】
(4)天欲晓,宫漏穿花声缭绕,窗里星光少。冷露寒侵帐额,残月光沉树杪。(五代·和凝《薄命女》)【天就快亮了,宫漏声声穿过花丛传来,缭绕在耳边。透过窗格,只能望见几颗寥落的星辰,寒冷的露光映照着绣帐上的帘额,残月的光芒从树梢间渐渐沉下去。残月如钩,光暗树梢。既写出了女主人公寂寞而无处可逃,也写出了女主人公的孤独。】
(5)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五代·李存勖《忆仙姿·曾宴桃源深洞》)【多像一场梦,多像一场梦,残月在天,落花遍地云烟一重重。如梦者,昔年之事如一场无凭的春梦,此句叠用两个“如梦”,显得惆怅感伤,残月乃夜阑之景,落花烟重乃暮春之景,烘托萧瑟的气氛,营造了迷蒙飘渺的意境,抒发了词人内心的无奈怅惘和思念之痛。】
(6)村寺钟声度远滩,半轮残月落山前。(李梦符《渔父引二首》【山村古庙里钟声荡漾,音传遐迩。一弯残月高挂中天,清辉漫洒山间。诗句写山村景致。前句重在写声,后句则重色,声、色交融,突出了山村恬静、安谧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