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早看天气不冷不热的,很适合出游,妹妹说也在家休息两天了,还是选个喜欢的地方出去玩玩吧,大理到处都是美景,你们是喜欢看海还是喜欢山还是喜欢修行之地,我说:好几天就搜到寂照庵风景不错,是中国最文艺的寺庙、中国最美的尼姑庵,我们就去那里看古树、吃素食、赏花草吧!大家一致同意,一呼百应的感觉真好。
寂照庵位于苍山国家地质公园的半山腰,其名字取名自“感而遂通,寂静照鉴”之意。只听这名字就很想去领略一下人间清醒寂静之地。
刚到苍山脚下就下起了瓢泼大雨,我们赶紧躲到了一个路边亭子里,停子旁边一个买香火的老太太告诉去寂照庵不要走环山路要很远,她和我们说顺着我们旁边的一个石头台阶向山上走就是感通寺再往上走就是寂照庵,能近不少呢?我想这应该就是捷径吧。其实去好多地方特别是山里,一般都是山下环山路,还有就是翻山路,翻山路陡峭些但是到达目的地快。我觉得这建议不错,看看雨还在下没有要停的意思,就和大家说:不要等了既然是雨天,那就体会一次雨中登山吧!我们知道大理雨多,每次出门无论阴晴我们都背着伞的,于是我第一个打着伞冲进来雨中。
上山的路全是石头台阶,被雨冲洗的干干净净一点也不滑,一路上都是林木丛生、松柏成荫,在雨中显得格外的幽静,处处透着清新淡雅的气息。雨势一点不减越来越大,雨水顺着台阶向山下流,早已打湿了鞋子和裤腿,雨落在树叶上又从树叶滑倒地上的声音,是那么得熟悉,抬头看山一片新绿润朗,心灵也如沐浴一般澄澈。虽然步步台阶,我却没有累的感觉。
打着伞蜿蜒曲折的走了一段,抬头密林之上隐约看到了那映在绿树丛中的寺院,灰色的院墙,砖红色的殿脊,苍绿色的参天古木,全都沐浴在清丽之中显得那么庄严肃穆。看到路标知道已经到了感通寺。
感通寺位于点苍山圣应峰南麓,大理古城和下关之间,背靠四季积雪不化的苍山,面对烟波浩淼白帆点点的洱海,是一座集天地间灵气于一身的半山中寺庙。我们进了寺庙收起来伞整理好衣服进了大雄宝殿向佛祖行了叩拜礼,祈求佛祖保佑,心念南无阿弥陀佛… …
中午我们在感通寺吃斋饭,11.30准时开饭,这里有精心设计的一处素食空间,打理的非常干净,别看是下雨天,来这吃斋饭的人还真不少,20元一位,自助形式,自己想吃啥就打啥,但不许剩不许浪费。佛祖面前我自会注意,头一次到寺庙吃斋饭,你别说味道真的不错,好几道素菜呢,主食是米饭还有蒸包。看大家都吃的津津有味,吃完都主动收拾好碗筷放到指定的地方,就连孩子们都规规矩矩的,可见来人都是虔诚的。
吃完斋饭雨也停了,我们出了感通寺的后门,继续顺着台阶向上走,阳光初照,呼吸着清甜的空气,两侧的密林神秘幽静,这里山连着山,寂照庵建在大山中的一座小山上,刚走到小山脚下,就给人一种不一样的感觉。
小山的一面开满了蓝色的绣球花,花球一个连着一个彼此拥挤着形成蓝色山脉,极有情调又透着东方禅意之感,好似刻意为之,却又显出野性和随意。
顺着石头台阶走上来,眼前才看到寂照庵的大门,穿过曲折的窄径,两侧绿植鲜花夹道,颇有曲径通幽的韵味,转角视线突然变得开阔,前院各种鲜花和多肉植物映入眼帘,走进院内就走进了鲜花的海洋,各种清新的多肉和绚丽的花朵占据了整个院落,绿萝吊兰、黄华新月、玉蝶、虹之玉,佛珠、白月影、肉堆花等等,还有好多品种叫不上来名字,特别是那个多肉船特别引人注目,一整船挤满了各种多肉,五颜六色的摆放在那里,阳光透过庙檐斜照在刚刚被雨水浇水过的多肉上,像美丽的宝石一般晶莹剔透的发出灵动的光,散发着自己别样的魅力。
可见,这里的大师们有多么疼爱这些花草,多么珍爱自然之美。那二楼走廊垂下来的多肉长廊,不知要经过多少个春夏秋冬,才能形成这独特的美景。真是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寂照庵不愧为是中国最“另类”的寺庙了,闻不到焚香的味道,听不见嘈杂的声音,满院都是藏不住的鸟语花香和岁月静好,也诠释了真正的诗情画意。如果把寂照庵说是尼姑庵,莫不如把它称其为文艺寺院!
山中日月长,随意坐在树下乘凉,几杯清茶,一缕花香。一份清净,几抹禅意。看着风花雪月景,怀有心如止水的情 ,好治愈的一个清净之地。今天不虚此行,在大理最美的一次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