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
[明]
天下者,喻人主也。忌者,禁人不敢作。諱者,禁人不敢言。
上古之民,熙熙恬恬,相與交樂乎天,交含乎地,忘帝之力而不知所為,何忌諱之有?後世為政者,忌多叛亂,故立其禁。諱不從欲,故行其刑。乃煩其令,以為要束,多抅孿之格,無昭曠之道,急縛之如牛馬然。
事而如此,則其民下情不能上達,民苦無告,在處觸法,動輒得咎,百姓畏避奔命之恐莫及,窮於應付之且不暇,安得以治生?故人民生活困苦貧乏。此正所謂:法出奸生,禁多怨起也。
在上者禁令愈多,其弊愈多,而在下之民遂愈奸詐。民愈奸,法愈嚴,兩相賊害,民不聊生,貧之又貧之矣!故曰彌貧。即治生愈巧,營生愈拙也。
[悟]
觀乎天下有事,則多忌諱防禁,而民隱不上聞,則失業者衆,故民彌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