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沟通的方法》
因为疫情而居家隔离期间,我拜读了脱不花的《沟通的方法》。之所以用“拜读”这个字眼,不是因为这本书有多畅销或者我对作者有多久仰,而是在读的过程中经常产生“读了就想朝它拜”的那种心情。尤其是看到那些真的能够巧妙解决沟通难题的小工具,忍不住心中狂赞:“这样也行?干得漂亮!”欣喜之余,我想借助本文跟大家分享一点读书心得:倾听到底要怎么倾、怎么听?
怎么倾?
书中原文有这么一段:“沟通的起点,是倾听。这里的倾,是倾巢出动的倾,倾箱倒筪的倾,倾尽全力的倾,是全力以赴的意思。”那我们到底要怎么倾,才是倾尽全力了呢?
来举个例子:小明每天早上都会被妈妈念叨“不是跟你说了嘛,要抓紧时间,要检查书包,你怎么都不听都不记呢!”可,效果如何呢?小明还是经常迟到,还是丢三落四。
妈妈说了吗?都说了,还不止一遍。小明听了吗?耳朵肯定听见了,可不一定听进心里去了。这就是沟通无效的场景之一:说者唠叨,听者无心,因为信息会被随时、反复重播,所以大脑判断这信息漏听也没关系,不重要。可这些信息真的不重要吗?显然不是。那么问题出在哪?出在妈妈身上。
例子中,妈妈苦口婆心地重复了一遍又一遍,只是单方输出,至于小明到底听了没有,听懂了没有,妈妈并不关心。如果真的关心,那这种低效的沟通模式早就应该被替换。如果小明听不进、听不懂,那妈妈再说多少次也只是噪音而已。这里的倾,是妈妈要明白,小明在用不断犯错告诉妈妈,他没听懂守时与检查的重要性。找到能让小明听懂的方法,换个方式、换个场景来说,效果就会好很多。
比如把检查书包的要求提前到晚上,甚至列个必备物品清单挂在墙上,让小明自己睡前逐项检查。再比如找半个小时来带领小明回顾一周内迟到、作业未完成、少带/带错东西的原因,让小明自己提出整改方案,有具体的目标,改变的动力才足。这两招,妈妈都不需要怎么说,而是需要引导、帮助小明自己做,自己说。
再举个例子:假如你接到一个来自领导/好哥们(闺蜜)/伴侣的电话,问:“你现在忙吗?”你怎么回答?
如果是领导的电话,问你忙不忙一般是要布置新工作。你答忙吧,领导会想我都还没开口你就说忙,是不是不想接新活,工作态度不积极嘛;你答不忙吧,领导会想那是不是给你的工作量不饱和啊?其实不管怎么回答,领导还是会给你布置工作的,他只是跟你客气一下,正确的回答是,“什么事,您说。”等领导说了之后再根据自己的工作进度反馈给领导这个新任务的完成时间。有的朋友要问,那我实在忙的时候怎么办?那你都忙飞起来了,你的领导还不知道你忙,也是你的问题哦,及时跟领导汇报工作进展和困难也是工作的一部分。
如果是好哥们(闺蜜)的电话,问你忙不忙一般是约你一起做点什么或者有事找你商量,打给你是一种信任与默契。如果是伴侣的电话,一般是有事安排你去干,或者只是想和你腻歪一下。
发现了吗,有时候我们会觉得只凭一句话很难判断对方到底是啥意思,但如果你具备了一些社会经验,对对方了解多一点点,对当下的语境有一定的判断,就能听懂对方接下来的言外之意。这里的倾,就是要从对方话语的蛛丝马迹中,从具体双方的语境中分析判断出对方的期待。
怎么听?
书上提供了一种方法,叫做结构化倾听,把倾听的目标分成三类:情绪、事实和期待。听懂对方的话语中,哪些是情绪,哪些是事实,有什么样的期待,我们就做到了倾尽全力。
还是举个例子,你答应要陪女友好好过个周末,因为工作的原因失约了,女友很生气,对你说了一段话:“你总是工作忙,既然那么忙,你还答应陪我做什么?承诺又失约,次次都这样,全世界就你一个人忙吗,我就那么不重要吗?遇到工作就抛下我,感情对你来说永远比不过工作对吧?”
如果你被女友的情绪化表达牵着走,很可能会演变成你也觉得自己委屈:“又不是我想放你鸽子的,领导布置的工作任务就是要大家一起加班加点干活啊,我努力工作还不是为了能早点结婚,我难道不想周末二人世界放松一下吗,我容易吗我,你不理解我就算了你还要这么无理取闹,哪有次次都这样,我只有两次失约!”
针尖对麦芒的回应,就证明你完全没听懂女友的言外之意。
我们一起来用结构化倾听练习一下。
①情绪:失望、气恼、觉得被抛弃、价值感低。
②事实:平时工作忙,这次失约,之前也有过失约。
③期待:得到重视,弥补损失。
合适的回应是这样的:“亲爱的,我知道你很委屈,为了这个周末你也期待了很久,因为我的原因没办法陪你,但你知道我是最重视你的感受的,为了你能开心我多累都愿意。民宿去不了了,这样吧,我买两张电影票,下午你约你的闺蜜一起去看,看完到我订的餐厅美美地吃一顿,吃完逛逛商场消消食。我大概忙到9点,到时候我去接你们回家,你看这样好不好?”女朋友看你加班忙到那么晚都还愿意去接她,而且也提出了弥补周末出行的方案,大概率会消气,也许还会反过来安慰你、体谅你。
如何,这个“结构化倾听”工具好用吧?这本《沟通的方法》里面还藏有许许多多的小工具,分布在18个生活场景中。脱不花(作者)说,这是一本“工具”书,不要“读”这本书,而要“查”这本书。想要获得成长,就一定要向最优秀的人学习:聆听、研究、阅读,但最终还要实践。墙裂推荐给大家,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