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乡党篇第十06
【原文】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
当暑,袗絺绤,必表而出之。
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
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
狐貉之厚以居。
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
吉月,必朝服而朝。
【大意】君子不以深青色、红紫色做领口和袖口的滚边,也不用红色、紫色做居家穿着的便服;夏天穿葛布单衣,里面一定搭配内衣;冬天外面穿黑上衣,里面就配黑羊皮的袍子;穿白上衣,里面就配白鹿皮的袍子;穿黄上衣,里面就配黄狐皮的袍子。在家穿的皮袍要长,右边的袖子短,方便做事;盖的被子为身长的一倍半,狐貉的皮毛厚,用来做垫;丧服期,不佩带任何饰品;除了上朝或祭祀用整幅的布做,其余的一定裁剪掉多余的布料;不穿戴紫羔皮袍黑色礼帽去吊丧;每月初一,一定穿朝服正装去上朝堂拜见国君。
【一点启示】人靠衣装,佛靠金装。服装不仅是自己的形象,也是对他人的尊重。仪式的庄严,在不同场合要穿不一样的衣服,而且还要注意合理搭配。符合礼服和礼节的要求。衣服要符合季节的要求和当地的气候,还有自己身份的得体,以合礼、合适、合时、合地。衣服以保暖,俭朴、安全、卫生、方便、舒适为原则,任何过度追求,名牌、华丽奢侈的实在是过分享受,没有必要。
【浅谈】
(1)本章讲夫子怎样穿衣着装,很有品味,也反映出春秋士大夫的着装礼仪文化。
(2)君子不以绀緅饰。绀緅,深红色,接近深紫色,饰,装饰,滚边,做领子和袖口。孔子不喜欢紫色等不纯粹的颜色,认为比较接近红色,会扰乱纯正的大红色。古代认为大红色,朱红色是正色。恶紫之夺朱,恶乡愿之乱圣人。
(3)红紫不以为亵服,亵服,家居服,同样道理,不合场合。当暑,袗絺绤,必表而出之。袗,单衣。絺绤,粗和细的葛布。必表而出之,罩衫而出,夏天再热还是要有外衣、外套才能见人,不可像今天有些人穿个背心或膀爷直接上街,太不雅观。
(4)缁衣,羔裘;黑色外套里面是黑色的皮裘。素衣,麑裘;白色的外衣里面是白色的皮草。黄衣,狐裘。黄色的外套里面是狐色的皮草。穿着重在颜色和质地的搭配,这样才是和谐,不可反其道行之,那是奇装异服,两千多年前的先人已经是这样讲究了。
(5)亵裘长,短右袂。亵,家居服,亵裘,冬天在家穿的皮衣,要长,暖和,舒服,但右边的袖子短一截,方便写字,干活,做事。
(6)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类似带袖子的睡袋,一种被子的形式,上如衣,下长一身有半。现在日本还可以见到,大陆基本不用了。
(7)狐貉之厚以居,居,坐着。用狐貉做垫,比较厚,古代中国明朝以前没有椅子,古人都是腿跪着坐在垫子上,最多休息时倚在几(一个小方桌子)上。
(8)去丧,无所不佩。丧期俭朴,过,身上才可以定里琅珰配饰一大堆。古人特讲究身上佩玉,不仅是修为的方式、人格的象征,亦是驱邪。
(9)非帷裳,必杀之。除了礼服,其他衣服都要短一些。所以看古装剧,被误导了,以为古人都是宽袍大袖,其实不是。
(10)羔裘玄冠不以吊,春秋时,黑色的帽子和衣服是庆典的服饰,与今天西方刚好相反,黑色不可吊丧,必须是白色的。
(11)吉月,必朝服而朝。重大节日的时候,必穿上正式的很庄重的朝服去公堂。
(12)这一章比较长,看似繁琐,其实正是周礼的体现,中国礼仪之邦,从服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