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长安三万里》
类型:动画;历史;电影
简介:以高适之口,述李白之人生,寥寥几句已是几十年,长安与大唐兴衰尽在此中。
推荐指数:四星半
推荐理由:作为一部标榜历史向的电影,在画面和审美方面考究精细,而对于人物和事件的刻画至少有一半能追溯到史实;另外的一半,考虑到故事的流畅性,做了修改和美化,也无可厚非。
目前引起争议的无非是对李白性格的描述,因为在国人的眼里,他是洒脱豪放的仙人,但本片中却着重讲述其为求入仕而奉承上官甚至依附叛党、为跨越阶层而不惜入赘等等凡间庸俗之事。但这也正是真实之处,封建君主时代的文人,向来都是奉行“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无论是自命不凡还是忧国忧民,在那个时代,满腔抱负唯有通过搞政治做大官来实现,我们所熟知的许多文人墨客,他们的本职都是政治家军事家,而诗词歌赋只是他们为抒雄心抱负、为举荐自身或苦于怀才不遇的副产物。因此对于商贾出身、后又失去父亲庇佑的李白来说,自己满腹才华却报国无门,又有什么难走的路不能去尝试的呢?他那样洒脱,又岂会在意他人的眼光。当然,事实也确实残酷,他有文之大才却不适合做官,无论是家世、性格还是政治素养,都不足以让他在政界风生水起。也正是这一重一重的波折,让他的心境得以一步一步升华,困苦时是真痛苦,潇洒时也是真逍遥,字里行间透出无数豪情,以谪仙之称千古留名。当然,我也赞同部分人的观点,有一些地方确实不符李白形象:在黄鹤楼看到崔顥的诗,以李白对自己文采的绝对自信,以他的豪放狂傲,他不应是自惭形秽的,而是定会自信地毫不掩饰地给予赞叹,顶多在心里吐槽一下“为何同为天才,投胎技术却差这么多”而已。
整片近三个小时,但大唐作为几千年历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李白作为诗词界巅峰的明珠,值得一讲的故事又岂是这短短三个小时能容得下的!难以取舍之间,免不了囫囵吞枣,因此很多人物都被草草一笔掠过,剧情相对破碎,背景比较难懂,所以不了解的人难有感触和共鸣,例如对哥舒翰在潼关悲吟“哥舒夜带刀”的场景,没有一定历史基础的人很容易不知其所以然。同时,由于李白一生波澜起伏,转折点颇多,诗词名篇中脍炙人口的也数不胜数,但何处详细着笔,何处简略一提,如何调整叙事节奏,本片中的处理略有不足,所以会稍有一种堆砌太过的感觉。但《将进酒》的情节和画面仍然无可争议地成为最精彩的部分,最后画面中的“轻舟已过万重山”更是让无数有所经历的人感慨颇多。
此外,对杜甫这一角色的塑造,可谓是一大亮点,抛开了语文书中忧国忧民穷困潦倒的形象,那时的杜甫,分明就是一个被家里娇养的、古灵精怪的小孩子呀!他是最痴迷李白的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