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速度慢并非你能力问题,你跟阅读速度快的人区别仅仅在于能否摆脱“仔细阅读”理念的束缚还是纠结于“仔细阅读”而已。
Hello我是晚熟,太阳底下无新事,你遇到的问题,绝大部分都已经被人解决并写成了书。那么接下来与我聊天的这位男青年究竟遭遇了怎样的成长困惑?而我又将怎样通过分享一本好书帮他走出困境呢?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
晚熟:嗨,欢迎光临,最近你遇到了什么成长困惑呢?
青年:我很喜欢读书,但阅读效率特别低,整得我特别苦恼。
晚熟:哦?可以具体说说。
青年:每到电商促销节,我总会忍不住剁手囤一堆喜欢的书籍,准备阅读那一刻确实很兴奋,可翻开书没看一会心里就冒出一个念头:我阅读速度好慢,这么厚要到何时才能看完?
有时读到一页的最后一行会突然意识到:“咦,怎么对前面的内容一点印象都没有,原来我根本没读进去”,于是干脆翻回去重新阅读......
晚熟:哈哈我曾经也是这样,这确实是个问题,不解决的话长此以往心态也容易出问题。
青年:是呀,每次这样阅读效率便越来越低,读书的热情和耐心很快被磨灭,由此陷入恶性循环。
晚熟:别担心,我可以分享你一套快速阅读的理念和技巧,掌握之后你也能轻松一年读300本书。
青年:1年300本?你在骗我吧?我现在一个月都不一定能看完一本。
晚熟:放心,亲测有效!
青年:是“眼动训练”之类的速读技巧吗?这类方法我学过,没多大用。
晚熟:非也非也,速读技巧对于你来说确实没用,因为这只停留在术的层面。如果你的道也就是阅读理念根深蒂固,阅读技巧再厉害也只是治标不治本,我们要做的是以道驭术。
青年:阅读理念?
晚熟:是的,想提高阅读速度,首先要改变你的阅读理念,重塑阅读行为。
青年:怎么讲?
晚熟:你平时是怎么读书的呢?比如在阅读时会仔细到什么程度?
青年:这还用问吗?肯定得特别仔细呀!从头到尾一字一句地读。
晚熟:这就是问题的根源所在。
青年:啊?难道你不是吗?不这样做怎么记得住书的内容呢?
01挣脱根深蒂固的“仔细阅读”理念
晚熟:你想想啊,当你仔细阅读一本书后,真正记住了多少内容呢?
青年:哎,大部分都忘了。
晚熟:嗯呀,所以我们可以看出,阅读速度与记忆效果并不成正比,为了记住内容就一定要放慢速度阅读是一个误区。
青年:这可怎么办呀?!
晚熟:没关系,忘记了大部分内容不正意味着留在我们脑海里的是最精华丶最有用的内容嘛。
青年:虽然有点道理,可我觉得读书应该要记住更多的内容才有意义啊。
晚熟:OK,请回顾一本对你产生过深刻影响的书,你还记得住书里多少内容呢?哪怕是一段话。
青年:《追风筝的人》,只记得这一句了:为你,千千万万遍......
晚熟:很好,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他们更多的回答是:“忘了,只记得是一本好书。”由此可知,我们读书的意义并不在于记住100%全文,而是去邂逅1%的收获,这样说并不过分吧。
最重要的是你读完之后,即使只在脑海中留下一些知识片段,这次阅读也是成功的,不要奢望一次性全部消化吸收。
青年:嗯,我好像有点贪,想通过一次阅读就吸收整本书的知识。
晚熟:我们来看两个选择,第一是花一周时间仔细阅读1本书,一个月后只记得全部内容的1%。第二是同样花一周时间快速阅读10本书,一年后记得全部内容的10%,你会选哪个?
青年:当然选第二个,性价比最高。
晚熟:哈哈聪明,我们首先要做的并非深入阅读一本书,而是先提高阅读量,获取更多知识片段。等到你积累了足够多的知识片段后,这些片段将逐步产生联系,慢慢地就会形成自己庞大的知识体系,汇小溪以成江海。
就好像拼图一样,不奢求通过细读一本书就获得一整块拼图,而是先通过多读,让自己积累更多拼图碎片,这样的理念正是阅读速度慢的人所欠缺的。
青年:那么我阅读速度慢的问题就是过于纠结“仔细阅读”吗?
晚熟:没错,其实阅读速度慢并非你能力问题,你跟阅读速度快的人区别仅仅在于能否摆脱“仔细阅读”理念的束缚还是纠结于“仔细阅读”而已。
青年:话说,这个束缚是从何而来呢?
晚熟:这可能要追溯到我们从小到大的学校教育了,你有没有发现,以前老师总是要求我们要逐字逐句朗诵课文,说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意图和文章的中心思想。
青年:有有有!
晚熟:嗯嗯,我们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浸泡了十几年,难免会在潜意识里认为:读书就是要一字一句仔细阅读并记住,才能更好理解它的主旨。
青年:原来如此。
晚熟:而且现在媒体方式发生了巨变,特别是智能手机的出现,我们每天在各种文章推送中已经不知不觉养成了略读习惯,却希望在阅读书籍时保持传统的逐字阅读法,这会给你的大脑带来巨大的压力和负担,实在是不太现实。
青年:似乎有点道理,这对我原有的阅读理念冲击很大哎。
02 像听音乐一样去享受读书
晚熟:第一次接触这个全新的理念确实会有些难以接受,没关系,我们稍微转移一下话题,来聊聊音乐,你平时喜欢听歌吗?
青年:喜欢啊,我经常在休息时听歌。
晚熟:那你会在听歌时想要刻意去记住它的旋律或歌词吗?
青年:这倒不会,我听歌只是想放松心情。
晚熟:是呀,最糟糕的是,如果我们把音乐当做知识来记忆,就没法好好享受音乐了。
青年:嗯,这跟我们读书有什么关系呢?
晚熟:你有没有发现,即使我们从来没有刻意去记歌词,也能随口哼出几句耳熟能详的歌词来?
青年:确实是哈哈,尤其是歌曲的副歌部分。
晚熟:中国古人言:万法归一。其实读书与音乐是相通的,读与听有很多共同点。我记得读高中那会要背一篇古文叫《琵琶行》,可难背了,后来有人将这一篇唱成歌,我反复听了几遍就记住了,而且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青年:你的意思是我们要像听歌一样放松去读书吗?
晚熟:没错,即使我们以非常轻松的心情听歌,也依然会有一些歌词留在脑海里。记忆歌词或旋律并非听歌的初衷,那么读书的根本价值也不在于记住书籍内容,而在于你放下书之后,对你产生的影响和带来的改变。
青年:很赞同你说的——读书的根本价值在于放下书之后,对人产生的影响和带来的改变。
晚熟:好啦,说了这么多,接下来我要分享这个阅读理念所对应的快速阅读法了。
青年:洗耳恭听。
03 1小时读完1本书的技巧
晚熟:这个快速阅读术叫“流水式阅读”,它指的是我们与其纠结于怎么记住书籍内容,不如快速阅读让书的内容流进脑海里,只要流过便有意义,而核心技巧就在于跳读。
青年:什么类型的书都可以用这个方法吗?
晚熟:这倒不是,书籍一般分为可快速阅读和不能快速阅读两种,不能快速阅读的书一般指小说丶散文之类,由于这类书故事性比较强,无法进行跳读。
而可快速阅读的书一般指自我提升的干货类书籍,它的特点在于贯穿全书的线索较少,独立章节较多,从哪开始阅读都可以学到知识,流水式阅读法更适用于可快速阅读的书。
青年:OK。
晚熟:第一个技巧是细读目录。因为目录是书籍内容的结构,我们不仅可以通过它把握书的整体框架,还可在短时间内从中选出自己感兴趣的章节,觉得没必要读的章节可毫不犹豫跳过。章节里一般还会用小标题对内容再进行细分,如果觉得不想读的小节也可直接跳过。
青年:哇,这样跳读会不会像看电视剧一样,漏掉几集就看不懂了呢?
晚熟:你的担心我理解,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可快速阅读的书章节独立性强,即使跳读也不影响我们对书的整体理解。
青年:明白,那第二个技巧呢?
晚熟:第二个技巧是难以确定要不要跳读的章节可以只读前面5行和最后5行。如果你阅读了开头和结尾的5行之后发现这里很重要,再返回章节开头认真阅读即可。
青年:啊?只读头尾各5行也能读懂吗?
晚熟:问题不大。因为可快速阅读的书一般都会在开头提出主题或观点,然后在中间举出具体事例论证,最后再总结结论。所以哪怕我们跳过了中间的具体事例,仍然可以理解作者观点。
这就好像一头长颈鹿,即使遮住身体的中间部分,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它的头部和腿部判断它是长颈鹿一样,我们的大脑天生拥有脑补空缺内容的神奇功能。
青年:哇哦,确实是。
晚熟:第三个技巧是明确阅读目的,也就是带着问题去阅读。你有没有发现,当我们漫无目的地读完一本书后,往往感觉收获不是特别明显。
而当你带着问题去阅读,大脑也会因此被积极调动起来去寻找答案。就像我们为了查阅某个词汇去翻字典一样,阅读效率会更高。
青年:深有同感,有时候读完一本书感觉懂了些什么,又好像没懂。
晚熟:是啊,当你明确阅读目的后,可以列出几个相关的关键词,当你确定关键词那一刻,书中重要的和不重要的部分就很明显了。然后在书里一边搜索一边阅读,与关键词无关的段落,你可以快速翻阅过去。
青年:关键词这块不是很懂,比如?
晚熟:比如说我的目的是想知道如何快速阅读书籍,当我在目录发现带有“快速阅读”字眼的章节时我会直接从这一章开始阅读,再在章节内容里寻找与关键字相关的段落。如果发现只阅读包含关键词的部分无法完全理解其内容,那就倒退几页开始读起即可。
对于时间有限的人来说,这个方法既能大大提高你的阅读速度,又能基本把握大致内容。以上就是我认为对你有帮助的阅读技巧啦,你可以重头捋一捋。
青年:好的,我来整理一下咱们今天的讨论。首先,阅读速度慢并非能力问题,而是被“仔细阅读”的观念所束缚,只要挣脱之后像听音乐一样去享受读书即可。
接着再使用流水式阅读的三个技巧快速阅读,第一个是细读目录,第二个是通过阅读头尾5行确定是否要细读,第三个是明确阅读目的,带着问题和相关的关键词去阅读。
晚熟:嗯对,总结得很棒!
青年:谢谢啦老师,今晚我就拿一本书试试。这些知识你是在哪本书里学到的呀,我得去好好看看。
晚熟:《快速阅读术》,作者是日本书评人印南敦史,他曾经也是一个阅读一页书要5分钟的慢读者咧,改变了阅读理念之后,现在一年能读700本。
我相信,当你摆脱了“仔细阅读”这个观念的束缚,掌握流水式阅读法,像听音乐一样去享受读书。你一定能体会到快速读完一本书的美好,也相信你一定会越读越多丶越读越快,最终达到一天读完一本书的境界。
人生是一本书,书中写尽千万事,你读过的书就如同走过的路,现在就拿起一本书试试流水式阅读法,开启大量阅读的丰富人生吧。
作者:晚熟,一个从小到大视书如废纸的网瘾少年,现在却绞尽脑汁想让更多年轻人爱上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