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枫桥三贤”和“枫桥经验”,是诸暨响亮的金字招牌,更是枫桥文化最笼统而直接的表达。但是,若要细究枫桥文化的内涵,追问枫桥文化究竟是一种什么文化,则尚未有过系统而专业的表述。
正是基于此,诸暨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自2019年下半年开始,根据上级部署,决定以枫桥为试点,组织实施《诸暨市文化基因解码实施计划》。所谓“文化解码”,专业的表述是:把社会文化系统中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思维方式、行动模式、礼仪符号、习俗习惯等加以还原,揭示其本初原因和初始密码。
这本《解读文化枫桥》,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产生的。枫桥的文化基因,凝聚着枫桥人民的信仰、审美和生活方式,是枫桥人民的根与魂,它融进了枫桥人的灵魂里,融进了枫桥人的血液里。“内化于心”的是基因,“外化于形”的是文化。我们希望通过对枫桥文化的解码解读,追寻枫桥地域文化、生活习惯、人文风貌对枫桥民众性格形成的轨迹,分析枫桥人才辈出、“枫桥经验”产生的内在原因,探讨枫桥经济社会发展背后的持续原动力,等等。
为做好枫桥文化基因解码,市文化广电旅游局高度重视,成立领导班子,组成写作成员。经过多次切蹉研讨,达成一致共识,界定了“枫桥文化”最简洁的表述。枫桥文化,尽管内容十分庞杂,且每一种文化又可分若干子文化,而所有的子文化均可归入到三个关键词上,即:枫桥文化是一种“越”文化,是一种“贤”文化,是一种“和”文化。这样的概括既涵盖了枫桥文化的全部,又凸显了枫桥文化的固有特色;既反映了枫桥文化悠久的历史,又体现了枫桥文化现实的效用与价值。
在文稿撰写时,我们以“越文化”“贤文化”“和文化”为题,进行提纲挈领和分门别类,然后以体现枫桥特色的子文化进行解读。如:“越文化”,用枫桥的“山水文化”“非遗文化”进行解读;“贤文化”,用枫桥的“名人文化”“三贤文化”“耕读文化”进行解读;“和文化”,用枫桥的“宗族文化”“孝道文化”“忠义文化”“清廉文化”进行解读。这些文字原本只是为枫桥文化基因解码所提供最基础的材料,但在资料整理和谋篇布局中,我们充分体会到这项“工程”意义非浅,实际上这次编写的过程,正是对枫桥文化的一次全方位梳理归纳。撰写的顺畅,进一步证明了对枫桥文化作三个字的概括与提炼,的确比较完备和贴切。
枫桥的历史和文化,基本浓缩在先师陈炳荣《枫桥史志》一书中。而这本《解读文化枫桥》,则是以此为基础,站在文化的角度,用文化的视角,对枫桥所作的一次历史回眸。本书在编写过程中,除参考《枫桥史志》上的一些内容外,我们还融入了不少近年来关于枫桥文化的最新研究成果,如驿路文化、三贤文化、名人文化、宗族文化、孝道文化、清廉文化等。如果此书能对《枫桥史志》有所增益,也算不枉先师曾经的教诲。如果此书有助于更多的人了解文化枫桥,则更是我们编写者莫大的欣慰。
感谢诸暨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将原本作为资料的文稿付梓出版,为枫桥文化摇旗呐喊。然心有余而力不足,限于我们的水平与目力,本书的纰漏与缺憾也显而易见,如史料堆砌有余,而专业论证不足,一些史料在不同的章节多次使用,叠床架屋也在所难免。诚望读者专家、乡里博雅批评教正。
2020年2月
《高湖》后记
年前,当我在电脑上拜读余孟根先生十余万字的《高湖杂记》时,既感到欣喜,又感到焦虑。欣喜是因为高湖余氏后裔中有余孟根这样的用心者,积累13年的整理发掘,将村庄的历史人文如数道来,真可谓善莫大焉;焦虑是因为眼前堆着如此庞杂的素材,让我一时手足无措,要在众多资料里提取五六万字编辑成这本《高湖》小书,实在感觉难以下手,余孟根先生不肉痛,我还心痛呢,因为文字也是血肉做的,况且这些文字都有较高的文史价值。
是的,高湖是一本大书,高湖有一段厚重的文史。在高湖的文字里游走,使我这个从未涉足高湖的外乡人,竟对她生出顶礼膜拜的敬意。在诸暨,凭我的目力与视野,怕是再也找不出第二个像高湖这样人文底蕴深厚的村庄了。这个村庄地处湖泽之中,地势极其低洼,然而高湖余氏却创下了“科第甲于郡县”的辉煌业绩。这是典型的书香门第,这是典型的耕读传家,这是诸暨当之无愧的“人文高地”。是的,用“人文高地”来形容高湖村是最恰当不过的。这就是高湖的“高”。
几年前我曾编写《我们的传家宝——诸暨家训汇编》,当时找到《暨阳高湖余氏宗谱》里的“家训”时,眼睛为之一亮,我认为高湖余氏的家训别出心裁,是写得最接地气的,于是毫不犹豫将之录入。这次编辑《高湖》,再次将家训录入,因为它堪称百读不厌的“人生启示录”。我曾根据史料编写过一本《诸暨孝事》,收录了南北朝至清代诸暨80余位孝子孝女,此次编辑《高湖》查阅此书,意外发现书中竟有高湖余氏家族的七位人物,一个村庄有七位孝子孝妇载入县志,在诸暨一定是独一无二的,于是也顺势作为一个章节予以录入,因为它是当下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扬的题中之义。
受“千村拾遗”编写体例的限制,不得不省略了高湖历史上众多文人墨客的诗文作品,它们是高湖村的文化遗产,其他村缺的正是这方面内容,而在高湖村却称得上汗牛充栋,我们仅列举了著述书目。众多高湖先贤的事迹,若是用文字展开来,定是一篇篇美丽的华章,但囿于篇幅也只能忍痛割爱,以“高湖群英谱”形式向读者呈现。其余“人文遗存”“高湖故事”基本采用余孟根先生的文字,我只在文字上稍作删节而已。
我曾信心满满地认为,这本《高湖》可能会成为“千村拾遗”丛书中内容最丰满、可读性最强的一本书,无奈本人才疏学浅,又加上时间仓促,实际成书则已面目全非。书中难免存有错误和纰漏,敬请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2020年2月于枫桥泉溪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