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宏是了不起的生理医师,我是默默无闻的心理咨询师,但这不妨碍我对这件事的心理解析。
这两年,张文宏医师在抗击新冠病毒的战役中表现出色,广受社会关注。但也同时引来一些人对他的过度解读乃至误解。这两天,他被举报博士学位论文存在抄袭现象。
今天(2021年8月23日),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正式给予答复,原文如下:
足见复旦大学对此事的重视。
当然,母校公示的结果也让人感觉舒适:张文宏博士学位论文符合当年博士学位论文的要求,(虽然)附录综述部分存在写作不规范,(但)不影响博士学位论文的科研成果和学术水平,(更)不构成学术不端或学术不当行为(前面括号内的四个字是我加的)。
如果读者仔细去比较这篇名为《结核分支杆菌KatG基因突变与其耐异烟肼机制的系列研究》的博士论文,会发现存在主要争议的综述部分仅约3300字,相比较于全文的70000多字,简直可以忽略。
当然,这里我们要简单科普下,综述部分在自然科学论文中的重要性远比不上其在社会科学论文的重要性,换句话,张文宏这篇论文中的综述没有想象中的重要,因为得出论文结论的来源是正文中的实验研究,而非综述部分的引用(虽然张文宏同学在论文的第56-58页的结果讨论和77页之后的综述中,没有明确标注部分观点的引文出处)。
那么,为什么有人要抓住这个点不放呢?
除了别有用心外,或许还跟举报人作为人类普通个体一样拥有难以克服的其他本能有关。
这里,我们先回答什么是本能和生死本能,即本文标题中的人性,再回答本次举报和人性的相关,最后回答人类如何利用或者克服死本能。
第一,什么是死本能(人性)。
死本能和生本能是精神分析创始人弗洛伊德提出来的重要理论。该理论认为,凡是指向死亡的,都可视为死本能表达,比如攻击、杀戮、自毁等,而凡是指向生存的,都可视为生本能表达,比如吃饭、谈恋爱、帮忙等。
举一个我们童年都经历过的可爱往事吧。
把玩具给那位漂亮的小姐姐玩,就是一种生本能,而如果此时有另外一个小朋友要去抢来玩,那么你可能会跟他打架,或者干脆把那个玩具摔碎,这就是一种死本能。当然,若是你因此而自责、愧疚,甚至是自虐或绝望等,那也可以归之为死本能(不知那位小姐姐还记得这件小事吗)。
再举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真实案例。
唐朝的丹霞禅师,白天拜佛,晚上因为太冷,便把佛劈了当柴烧。对此,丹霞禅师从头到尾落落大方,而寺庙的主持却因此焦虑得掉了眉毛。
按照生死本能理论,丹霞禅师的拜佛和烧柴属于生本能,而寺庙主持焦虑得掉眉毛则属于死本能(事实上,我喜欢弗洛伊德深刻的理论,更喜欢丹霞禅师空灵的顿悟)。与丹霞同时代的德山禅师,也是内外通透的。据说他为了破除弟子们对佛的执见,便把佛像画在裤里穿着。他的一位弟子偷偷跟他着学,结果因认知和境界未到,把自己的大腿都整烂了。
第二,回到某人举报张文宏博士的“抄袭”上。
首先明确下,别有用心属于死本能,即举报人出于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意欲攻击张文宏。读者简单试想下就知道了,不熟悉张文宏研究领域的人很难找到张文宏20年前的这篇论文(至少中国知网上找不到),而且还举证其中颇似“抄袭”的细节。
这充分印证了那句话:攻击的愤怒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恶意创造力的提升。
换成弗爷的口气,那就是:死亡本能就是死亡本能而已(原文是,弗洛伊德认为抽雪茄是婴幼儿口唇期的再现,有人就因此反问弗洛伊德自己也抽雪茄,弗洛伊德轻描淡写回答到:雪茄只是雪茄而已,Sometimes a cigar is just a cigar)。
读者如果再进一步思考会发现,为什么对张文宏博士论文的举报会上头条,会引起这么大的社会反应。
同样按照生本能和死本能来解释:有人想泼脏水(死本能),因为有人见不得别人好(死本能),即便没有现实的行为,也可能有潜意识的冲动,就像很多人见不得邻居开跑车一样(死本能),更见不得丑男娶美女(死本能)。当然,反过来,有人想维护张文宏博士的声誉(生本能),因为张文宏医生在抗疫中为社会做出重要贡献(生本能),这些贡献减少病毒对我们人类的伤害(生本能),也让我们在最初的抗疫中因为张文宏医生的权威见解而坦然不少(生本能)。
当然,按照群体心理学的逻辑,还有人只是好奇和围观(生死本能交织)。情绪会传染,特别是对其中不明真相的人而言,他们很有可能因为信息的不对称而做出非理性行为(死本能)。因此,撰写本文的目的是为了解析个体和群里心理(生本能),同时也为了让我们做出理性判断(生本能)。
事实上,我们还可以按照荣格的集体无意识进行更深层面的解析(这些待我完成手头的心理作品再说不迟)。
想要发言,不仅要有理论深度,还要有详细的调研。有理有据,方可服人。接下来就是我要讲的第三点。
第三,人类如何利用或者克服死本能。
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生本能与死本能相对,想要利用或者克服死本能,把握住生本能就是。
但是,这种生本能,不是无序的,而应当是有意义的。所谓的有意义,不仅指它有时可能是有序的,有时可能是破坏性的(创新),有时还应当是升华的。
举个例子,世上本没有鬼,但我们一开始都是害怕其有的。这可能与父母传达给我们的理念有关,可能与我们身上与生俱来的远古基因有关,也还可能与我们童年时期所接触或经历的创伤事情有关。
关键是怎么让自己不再害怕鬼。
可以训练,从一开始结伴走夜路,到后面独自走夜路,走多了就不怕。
可以顿悟,比如跟上述的丹霞禅师学习,领悟了死亡的意义就知道活着的价值,自然就不怕。
可以学习,比如我那几个同学进入哲学系,出来后个个自诩为鬼谷子的鬼。
当然,你也可以学习心理学,知道鬼只是我们内心深处柔弱部分的投射,这样一来,你不仅不害怕鬼,还善于与鬼相处,乃至择“鬼”而处(别误会,这里指的是从事心理咨询哈)。
所以,从张文宏这件事情中,我们就会知道,自己处于什么样的角度,持有什么样的心理,以及今后怎样面对类似的事情。
真正的修行,随时随地。这里,再次感谢张文宏医生在抗疫期间带给我们的勇气和信心。
最喜欢那句话,人生无处不催眠。
换言之:人生无处不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