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一
一九八八年年底,人们沉在过年的节日氛围里。成家庄村东的柏油路上,一辆进口高档黑色轿车飞驰而来。轿车走到成家庄志强家的批发部门前停下来,从车上下来一个五十多岁,梳着大背头、西装革履、身体发福的中年人。随后,从他身后下来一个留着齐耳短发、高个苗条、漂亮端庄的年轻女人。他们说着话走进了批发部。批发部里买东西的人立刻把目光盯到两人身上。两人在批发部买了麦乳精、点心等一大堆吃的、喝的。结了账,他们提留着东西上了车。眨眼间,轿车冒着黑烟远去了。有人认出来,这个男人是吴庄村的吴大福。批发部里的人听说是吴大福,立刻议论起来。
郁兰兰开始也觉得来的这个男人面熟,想了半天没想起来,经别人一说,她想起来了,心想我怎么觉得这个人这么面熟呢。这个人可是经常在电视里露面,是市里第一个承包国营企业的人、京华汽车配件制造公司的经理吴大福。他可是市里的大名人。
说他是名人,是因为他前几年做的两件大事,一下子轰动了全县。第一件事是:他是市里改革后最早在外面靠倒腾汽车配件的一批人里的最成功的。他发家后,前几年回村创办了市里第一家汽车配件生产部,一开张生意就红火的不得了。几个月后,被市轻工局局长李卫民请去,承包了市第四机械厂。厂子被他承包后,这个严重亏损的企业半年后,不但扭亏为盈不说,还创交了二百多万的利润。市里开表彰大会奖励了他,同时还奖励了其他十九位农民乡镇企业家。吴大福作为汽车配件专业户、企业承包第一人上了省市的报纸、电视,成了市里炙手可热的大名人。
在这里交代几句,从一九七八年春天以来,冀南平原一个可喜的变化是,家庭小工业蓬勃发展起来。过去农民因为穷,没吃的,一部分人长期在外地谋生。他们从一九八四年开始纷纷回来,以家庭工业,发展擀毡、梳羊绒、皮毛、保温材料、汽车橡胶配件、五金、电缆、自行车配件等行业。经过几年的发展,户办摊点高达数万多个,家庭小工业像路边的野草一样疯狂地生长着。
同时,凤城县,这个革命老区,全县经济发展迅速,改革成绩突出,1985年底由县改市,成为全国首批县级市。
另一件事是他个人的事,这位五十多岁的暴发户有了钱,离了婚,娶了比自己小三十岁的小秘书、大学生柳小永,一时间像爆炸新闻传遍凤城市,他再次成为人们街头巷尾议论的焦点。这两件事数年后,还被村里人提起,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这一年,成之信长成了健硕的大小伙子。杨雪不顾父母反对,最终还是和同学易大军结了婚。这段白雪公主和穷小子的爱情在村里成了一段爱情佳话。他们没有宿舍,成之信照顾他们,让他们住在了货场里。结婚不久,易大军离开县第五化工厂,来到成之信货场干活。
转过年,成之信每天出去跑市场。这天他顺便到村里看爷爷,见爷爷店里没了清风啤酒,就随口问起爷爷:清风啤酒为什么没送货?
爷爷抱怨地说,清风啤酒不好卖,一直是代销,前几天业务员来收账,把剩的货收走了,听他们说厂子因为到处赊账、欠账,连工人工资都发不出来了,厂子快要倒闭了,谁要来账就发谁的工资。
成之信听了爷爷的话,摇了摇头,感到好好的啤酒厂倒闭了怪可惜的。他突然意识到爷爷轻描淡写的几句话是一个很重要的信息,一个大胆的念头出现在脑海里。
第二天一早,成之信先去清河镇几个地方收账,然后回到县城给厂家打款,办完事都快黑了。他开着面包车没有回货场,而是去了市啤酒厂。他想到啤酒厂看看。啤酒厂在旧城。他走到县城老城关旧城河桥头停下车。他站在桥头,望着缓缓的河水顺着围城路向东流淌,河水清澈,波光粼粼,岸上杨柳树苍翠浓郁。啤酒厂掩映在绿树后,破败的啤酒厂墙头上长满了野草、墙上斑驳的旧标语,让成之信看了心中无限感慨:过去无限辉煌的企业怎么说不行就不行了呢,真是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