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不是又是三分钟热度,但还是要迈出第一步,用汪国真的古诗鼓励一下自己吧,“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下班挺早,边陪孩子写作业边听一节课吧,听什么呢,好像特别熟悉的之前培训听过,随手选择了张立军老师的课,因为从没听过。一个多小时的课用1.5倍速听了,加上微讲座,大概一共一个小时。这节课又印证了我之前的观点,“名师特别是男老师的课总是创意十足,别出心裁”,说说自己听过后发现的亮点吧。
一、从古至今一线穿。张老师从唐朝韩愈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导入,鼓励学生读成一个字;接下来,引到《古人谈读书》的第一篇也就是宋朝朱熹关于读书的一段话,依旧是鼓励学生读成一句话读成一个字;继而到《古人谈读书》的第二篇清朝曾国藩关于读书的一段话,鼓励学生读成三个字;古今相连,接着就是冰心的《忆读书》,并与古人关于读书的思考联系起来。原以为到这里就结束了,老师却出示了“?谈读书”,让学生写出自己的读书言论并分享。当你以为这个就是结尾时,张老师又故作神秘地拿出一个信封,里面装着自己谈读书的想法,并交给课堂上表现最好的“小小曾国藩”,让他过两天再拆封,让班里的孩子们利用这两天时间慢慢思考,写写自己对于读书的想法。好的课总是出人意料,而且是层出不穷的出人意料。但是,所有的出人意料又在最后一刻揭开谜底,让听课人发现设计的浑然一体与精巧设计。
二、时空对话设场景。张老师设置场景,让学生变身古人,与现在人进行跨时空的对话,通过自己巧妙的牵连,把对话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学习运用,并结合自己已有知识融会贯通。
三、鲜活评价激兴趣。最让我佩服的是整堂课是教师的评价,当下的课堂都很重视师生评价,但是我们常规课堂上似乎总是很生硬,为了评价而评价。张老师的课堂上,评价无处不在,他总是随时都能抓住学生发言的亮点进行及时而有针对性的生动幽默的评价,连学生鼓掌都要“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原因,其实也就是明白这样评价的原因。他的评价是渗透在每一个环节的,被戴了一顶又一顶高帽的学生们自然兴趣盎然,课堂生成也更精彩。
四、方法迁移有诀窍。导入环节总结方法“读进去”,第一部分的教学总结方法“想开去”,待有了方法后,第二部分的教学就直接让学生用刚才总结的方法来完成,从扶到放的过程体现了老师的引导。
五、风趣幽默有底蕴。当然,最让人佩服的还是其个人魅力了,那就是从书海中带出来的底蕴。张老师声音浑厚而有磁性,舒缓平和,说话方式风趣幽默又底蕴十足,让人一听就喜欢上了这样的课堂。当然,这绝非一日之功。精巧的设计、方法的引领、鲜活的评价、幽默风趣又饱含底蕴的话语背后都是一份深厚的功夫。
听课后,又听了十几分钟的微报告,才更明白设计者的用心,这节课的设计是在熟知阅读策略,深入研读教材并紧扣教材的要求上进行设计的,让学生经历了从认知到迁移到转化的过程,把语文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不得不佩服设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