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四十,儿时已远,加之记事晚,儿时记忆模糊,自然年味渐行渐远,慢慢淡在记忆中。努力记起,有些许片断还在,姑且记之。
儿时的年味——行
生活不外衣食住行,过年也概莫能外。先写行,是对这段最为清晰。
父亲是所谓的“一头沉”,这个说法现在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它是指夫妻一人(多为男人)在外工作,一人在家务农。每年过年总是要从城里的家返回农村的老家,因为爷爷奶奶在,因为要拜年,回去的时间一般是在年初一早上。记得有次因雪下得大,公共汽车停运,只有骑自行车返回,公路两旁积雪厚,中间则是车压的冻冰,在中间骑车是冒险的,不时可以见到摔的四仰八叉的人。在公路边积雪上骑行还算稳妥,不过雪带来的阻力减缓了行进的速度。县城距村庄约摸二十多公里,现在一踩油门半个小时的车程,那时候却要四五个小时。行进中虽有艰难,却感觉极有意思,这也成了我对过年最深的记忆。
儿时的年味——衣
现在过年买新衣,仅仅是一种仪式。当带儿子去买过年的衣服时,他居然说——不去!
他却不知,我们这代人对过年新衣的期盼。一年四季难得有新衣服,更多的是姐姐穿过的,给我改一下,毕竟上面有女性的印记,穿着也是别扭。或者是大一些,买新衣服的时候买大一号是正常的——要多穿几年。有时候是小了一些——穿了两年,个子高了,衣服还要再坚持一年。当穿着不合适的衣服的那种窘迫是现今孩子们所不理解的。这种年的记忆是我最不愿记起的。
儿时的年味——食
民以食为天,吃摆在第一位。自然也是过年最最重要的事情。从原来父亲主持过年的吃食到现在母亲主持,几十年过去,大致还是这些事情:一是砍一块猪肉,如果没有买猪肉,好像就不是过年。变化的是数量,从原来几斤到十几斤,到几十斤,再到现在又有了减少的趋势。原来的增加是生活条件改善的体现,现在的减少则是身体健康的需要。二是包一荦一素两顿饺子,荦饺子年三十吃,有肉吃说明生活好;素饺子初一早上吃,因为要敬神。三是炸些吃食,其中主要的是绿豆丸子,也有些酥肉、金针菜、茄片子、带鱼……时至今日,煮肉的香味依然在鼻尖。
近几年,时常感叹,年味越来越淡了。这何尝不是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呢?生活匮乏,自然对穿衣吃饭有盼望。生活富足,平日里什么都有了,过年还需要盼望什么呢?#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
活动传送门:https://www.jianshu.com/p/ee05f7eff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