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吃成为你唯一能够抓住的稻草- 神经性贪食症
每次压力大或者特别忙的时候
就控制不住自己想吃东西的欲望
像得了神经性贪食症的熊
涣散的脑子就是松鼠先生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的注意力只能放在一样东西上
就没有多余的精力去控制自己的食欲
在把肉塞进自己嘴里的同时
无法去想后果
01.行为特征
神经性贪食的行为特征主要为暴食-清除循环。暴食为冲动性进食行为,伴有进食时的失控感(如感到不能停止进食或无法控制进食的种类或数量),表现为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任何2小时内)进食绝对超过大多数人在相似时间内、相似情况下会进食的食物,通常为平时进食量的2~3倍以上。神经性贪食症者暴食时缺乏饱食感,或对饱食感失去了正常反应,即有饱腹感后仍然控制不住地进食。
(1)暴食发生:暴食常与挫折感、孤独、空虚以及各种不良情绪有关,这时暴食成为患者调整情绪的一种方式;有时与有诱惑的食物有关,患者不想再痛苦地控制自己的食欲,无所顾忌地暴食。暴食通常是有计划的,暴食前常会伴有明显的焦虑和兴奋。
(2)暴食过程:神经性贪食症者暴食时喜欢进食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常常是甜食、高能量食物,通常是软的或滑润的食物,如面包、蛋糕、方便面和油酥糕点,尤其是平时不敢吃的食物,进食品种通常不止一种。神经性贪食症者通常在暴食时先有满足感,随着继续暴食进而出现罪恶感、极度痛苦,最后因罪恶感或躯体不适如恶心、腹胀、腹痛而终止暴食行为,吃完后会对自己再次未控制住暴食而深感悔恨、自我厌恶,情绪也再度陷入抑郁、沮丧状态。
(3)暴食后清除行为:暴食行为之后神经性贪食症者继之以补偿性行为,以防止体重增加。暴食和补偿性行为的秘密性是神经性贪食症者的特征,其行为常不被家人和朋友注意。常用的补偿性行为有用手指抠吐或自发呕吐、过度运动、禁食。
02.心理障碍
神经性贪食症者对进食、体重和体形有着先占观念,大多数的贪食症患者体重在正常范围内,但也有些可能体重过低或超重,这些患者关注他们的体像和他们的外形,在意别人如何看他们,并且关注他们的性吸引力,他们往往对身体明显感到不满意,因而情绪低落。一般而言,神经性贪食症者较厌食症者较少受约束,更能觉察到他们自己的感受,他们更可能表现为内省、感觉清晰、对贪食行为表现出羞耻。在人格方面,神经性贪食症者表现为一系列特质,包括完美主义、同一性混乱、冲动调节紊乱、低自尊、内疚和羞耻。有一亚型的神经性贪食症者以包括进食、情感、人际间功能和性等多方面的多种冲动性或表现失调为特征,那些人格失调的神经性贪食症者更可能共病物质滥用、自我毁灭性行为、自伤行为,以及盗窃狂。
03.对神经性贪食症的理解
神经性贪食症者的父母和他们有广泛的分离问题。在贪食症患者幼年时常缺乏过渡性客体帮助完成与母亲的分离。早期发展过程中痛苦的分离体验在青春期以身体为过渡性客体,重新上演。摄入食物象征着与母亲共生融合的愿望,而将食物排出则是为了与母亲分离。他们不能用象征的方式用言语表达需要和情感。食物象征性地取代了被抛弃的体验。在分离-个体化阶段的实践期,核心的心理发展冲突阻碍神经性贪食症者产生自体和客体表象的能力。然后通过暴食获得了母亲客体,复制了与母亲的共生性喂养体验。
04.神经性贪食症者症药不要
药物确实对一部分患者有帮助,但必须记住的一点是:
药物只能缓解症状,它不能解决深层次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化地认定抑郁就是因为大脑中化学物质分泌异常造成的,其中的疑问在于:大脑原有的化学物质的平衡是如何被打破的呢?如果最初影响我们大脑化学物质分泌异常的原因没有找到,没有解决,就好像不断地往有漏洞的水池中注水,而水池中的洞却没有补上,这样是无法把水池真正加满的。找到抑郁的症结所在,才能真正走出抑郁,并有效地防止复发。
精神类药物常见副作用
抑郁 许多精神类药物会引起抑郁,病人可能会觉得人生无趣、感觉忧郁又绝望,甚至产生自杀的想法或行为。氟西汀的标签——包装在药盒中的说明——最后定稿时,曾经提到此药“经常”有引发抑郁的副作用,然而主事者在最后的关头删掉了说明书中有关抑郁副作用的部分。氟西汀制造商礼来药厂的机密档案里提到,与安慰剂和其它抗抑郁药相比,可以看出在临床对照试验中,氟西汀造成自杀行为比率上升。抗抑郁药常使病人变得更沮丧,但医生却因此而增加药物剂量。
无法集中注意力 几乎所有精神类药物都会使你难以全神贯注地谈话、阅读复杂读物或是持续从事某项工作。
记忆力衰退 精神类药物可能会让你记不住事情,例如前往杂货店购买物品的采购清单、孩子回家吃饭的时间,或是刚刚打电话来留言给丈夫或太太的人名。
思考迟缓或简化 你可能会发现自己跟不上复杂的问题或指示,难以同时思考二三件事,或是进行逻辑推演。你可能希望别人也慢下来,不要期望你很快做出回应。
......
一只看不见的鸟飞过
投下了一闪即逝的影子
那是什么?是你爱的影子
却盛满了
整个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