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最早的意思就是挖沟使两水相通。这个挖沟过程中,你又挖了多少不自知的坑把自己埋了呢?《沟通的艺术》中就讲了不少这样在沟通中常见但不自知的坑。举两个书中给我印象最为深刻,大家最容易掉的坑吧。
坑1:无论何时都要多说你,少说我
对沟通稍微关注的人,通常会听过这样一个沟通技巧: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那么在和别人沟通的时候,少说“我”,多问“你”,不得不说“我”的时候,改说“我们”。稍微想一想,就会了然——当然没有人喜欢和一个只关心自己、爱谈论自己的人交朋友嘛。
确实在很多社交情景下,这个方式很有效,但这个方法并不是对所有的沟通都适用。《沟通的艺术》中就讲了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必须少用“你”的语言,多用“我”的语言的沟通情景——当你在表达自己的情绪时。
先来感受一下书中举的两个例子中”你“的语言和”我“的语言给人的不同感受。
例1:
“你”的语言——“你让我生气”
“我”的语言——”我在生气“
举例2:
“你”的语言——“你伤害了我的感觉”
“我”的语言——”当你那样做时,我觉得很受伤“
听出来其中的差别了么?当我们在表达情绪的时候,如果用“你”的语言,就意味着对方要为你的情绪和感受负责;如果用“我”的语言时,则承认了你对自己的情绪负责。想想,当你强迫别人为你的情绪买单的时候,
可能有的人会说,我产生了这样的事情,不就是你做了那件事的结果嘛,你不就得为我的情绪和感受负责嘛?
说这句话的时候,你一定得再次的反问一下自己
你的情绪真的是你遭遇的事件结果么?
你感受到的情绪真的是别人造成的么?
举个例子来说:有三个小孩子期中考都没考好,A的家长觉得只是一次考试没有关系在鼓励孩子之后心情并没有收到影响,B的家长变得特别焦虑恨不得立即打电话到处给孩子请家教,有的家长则愤火中烧狠狠把孩子斥责了一番。
看看,面对同样的事,不同的人可能会出现不一样的感受,产生不一样的情绪,并作出不一样的反应。
所以,你的感受和情绪只来自于你,和别人没有关系,和别人做的那件事情也没有关系,有关系的只是你对待这件事的认识和态度,因此你的感受和情绪只能由你自己负责。
与人沟通中,想要用负责任的方式表达自己情绪,就多用“我“,少用“你”吧。
坑2:你以为你听到的就是别人所说的事实,你以为你所以为的原因就是真正的原因,你以为在描述事实实际上说的只是你以为的事实。
有这么个笑话:
甲给乙打电话求助:我找不到昨天下载的文件放哪里了?
乙说:先在“桌面”把“我的电脑”打开
甲说:什么什么,我的桌面只有我的电脑啊,没有你的电脑啊?
乙说:什么“你的电脑”,就是那个“我的电脑”啊……
甲说的“我的电脑”是桌子上的自己的电脑,乙说的却是电脑桌面上“我的电脑”这个图标,他们都基于自己的知识水平,以为自己听到的就是对方说的,才会产生了这么一段让第三个人捧腹的对话。
但是,往往在生活中这种“以己之心度人之腹”的沟通方式会产生比搞笑更严重的交际困难。
正如书中所说,没有人喜欢一个对别人的说的话以武断、自以为是的方式去诠释的人。因为很多时候你听到的这句话背后的原因未必就是你所以为的原因。
曾经有个特别流行的心理测试:假设你要远行身边带着六种动物,老虎、水牛、大象、绵羊、狗、孔雀(看答案才知道分别代表了权力、金钱、父母、孩子、朋友、爱人),由于路途艰难测试人需要依次选择抛弃的动物,最后只能留下一种动物,代表参加测试的人最在乎的东西。
你以为最终选择了老虎的人是贪慕权力,他也许是不希望放老虎出去伤人;你以为最终选择了大象的人是孝顺父母,他也许是出于骑着大象更省力的目的;
有一个选择了孔雀的人这么解释他的选择,正因为孔雀柔弱没用没办法保全自己,所以我要保护她啊。我们以为的贪慕美色爱好虚荣的人原来有这样一颗柔软的心。
也许他和你说出了同样的字句、做出了一样的手势,但是背后真正的原因却不尽相同,甚至表达的含义完全相反。比如说在日本没有人会直接拒绝你,他只会对你说“我再考虑看看”,而欧美国家的人说这句话的时候可能真的意味着一切还有机会。
只有理解这种差异存在的可能性,才不会在听到别人的某句话时,造成沟通的误解,或者妄自揣测说话人背后的原因。
要怎么避免沟通中的这种错误呢?《沟通的艺术》中有这么一个重要的工具——”知觉检核“,它能帮助我们准确的理解别人,其重要前提是“不要预先假设你的第一印象是正确的”。
知觉检核要怎么做呢?
首先你可以描述一下你听到的话或者你注意到的行为,然后在列出这种语言或行为背后至少两种可能的原因,最后询问对方确认一下。
可以采用的沟通样式可以是这样——“你最近(言语或行为的客观描述)……是因为(第一种原因)…..还是(第二种原因)……,我想知道你真正的想法或原因是什么(寻求对方确认)”
要真正了解对方的意思,就必须清楚的了解对方背后的原因,知觉检核就通过这种直接沟通的方式,让对话双方自己去对自己说出话进行澄清。
不以己度人,不以“自以为”作为沟通基础,就能避免很多沟通中困难状况的发生。
挖沟不易,容易遇坑,在此仅分享以上两大坑,自勉和警醒。
《沟通的艺术》这本大部头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作用在于让我更为系统的了解了,沟通的整个过程以及这个过程中各种重要的概念和原理,它让我能够更清晰的分辨之前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学习到的沟通技巧中理解有误的地方,对很多沟通的重要环节进行了反复强调和说明;同时还提供了像我在笔记中提到的“枕头法”等等这样一些提升沟通背后思维方式的重要理论和方法。
总之,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