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婴国》这本书比较有争议,但是其中一章很受触动,甚至感到脸红,似乎通篇就是在说我,但同时又很感恩,因为解开了我多年的疑惑。
那一章主要讲的是那种追求完美导致不敢努力甚至害怕努力的人。我就是那种从来无法全力投入的人,但又期望我是运气最好的那一个,而当结果不好的时候,我会否定我自己,而不是在某件事上的失败。我知道自己这样的习惯不好,不恰当的比喻,我感觉我病了,却不知道自己哪里生了病,我不知道怎么描述自己的症状,也不知道如何改掉自己的毛病,一个人在黑夜里摸索那么多年,突然有人能准确叙述我的症状并能告诉我怎么办,瞬间整个世界都亮了。
作者说“如果能全力投入,那我一定可以取得非凡成就,这样的想法看似有道理,但恰恰是很多人不能投入的关键。因为不投入就可以一直抱着这样的假设——我会有非凡成就,之所以没有,因为我还没投入嘛,如果真投入了,这个假设的逻辑就可能被戳破。”坦白说,之前有这种心理,并且还有懒的成份在,又或者说是不自信:不全力投入导致失败—失败导致害怕、不自信和懒惰——导致下次继续减少投入——导致失败——……“完美的”恶性循环产生了。
挣扎了那么多年,失败的产生链得出来了。那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心理呢,作者说了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巨婴”,一个是“自恋”。
自恋心理在作者看来是指那种婴儿般的自恋,即“有全能自恋心理的成年人,如婴儿一样,容易陷入等待,而不是持续努力,因他们下意识的认为努力不重要,重要的是状态好,所以烦恼,疾病与睡眠等都可以构成不去行动的理由,也因此导致了拖延,乃至懒惰。”不得不承认,是的。每次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借口,总是认为明天或者下次自己会表现的更好点,而这个明天或者下次似乎从来没有到来过。
那么婴儿的想法是什么样的呢?“最初婴儿都活在全能自恋中,觉得世界和自己是一体的,所以发出渴望,世界必须立即满足自己,否则生能量就变成了死能量,渴望着变成了绝望与暴怒,成年人都知道多付出努力就可能会有效果与持续的发出声音,世界回应你的可能性就更大,当然有些努力会面临败局及你,不管你怎么努力,你的一个具体一直看来就是不能实现了,这时候你需要承认这一点,放下执著,收回你的这个具体意志上的能量,转而将这份能量投入到其他事情上,所以巨婴做事常只能过一招,败了就不行了,成熟的人做事则可以连续过很多招,因而懂得努力的价值。”
什么是努力?如何引导自己理解努力的价值并克服掉“婴儿般的自恋”?好在作者也给出了他的想法,“努力总不会错,努力与投入意味着你不断花时间和一个事物建立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关系会越来越深厚,所谓的成就其实就是关系深厚的一种自然表达而已,投入关系深厚正相关,但并非必然,而完美,则不存在。”完美是不存在的,完美的状态、自己都是不存在的,成熟一点。
“能做好一件事,在于你在之前做了大量准备工作,深刻而全面的去准备你想做的事情,这样才能在积攒足够多的感觉,这样才能在需要你发挥的时候喷涌而出,一气呵成,你之所以得到好的结果,是因为能力来自于你与相关事物建立了深度联系,而不是其他。特别不是因为你太牛逼。建立深度关系的关键是投入,经由时间与精力的累积,你与这一事物的关系日益深厚,已逐渐掌握了它,与它相遇,而能力,是你的存在与它的存在相遇的副产品。” Exactly!最后的结果不应该是灵光乍现、上天赐予或者说幸运爆棚,而是努力造就的结果。
“前面我说的能力是建立深度关系的副产品,而建立关系时比努力更为关键的一点是,你不是自恋的将自己意愿强加在这一事物之上的,而是臣服于这一事物,不是你个人太牛逼,所以掌握了这一事物。而是臣服,放下自恋,放下预期与和判断,放空自己,然后你就可以与这一事物的存在相遇了,这份相遇说夸张点,都意味着,你遇见了上帝”。这句话目前理解还有点困难,或许是因为没有过这种体验。
“能持续努力的人,是有了相对成熟的心理:我未必能立即掌握一个事物,但只要我持续努力,并且尊重这一事物自身的规律,我会与这一事物建立起很好的关系。相反,不能持续努力的人,常如婴儿般期待着神来之笔:神啊,请让我状态好吧,那样我就可以如神一般迅速掌握一切。”
最后总结一下书中的观点,要破除对神来之笔、完美状态的追求以及过于期待而不受挫的心理,需要懂得这样几点:
一、能力是建立了深度关系的结果;
二、建立深度关系,需要持续的投入;
三、建立深度关系的关键,不是将你的自恋强加于事物之上,而是放下自恋想象,尊重事物本身的自然真实规律;
四、一件外部事物能否被我控制,取决于那一刻我的内部状态,这是婴儿是全能自恋心理的残留;
五、一受挫,就觉得我整个人不好,也是源自全能自恋心理,我和整个世界是一体的,所以我能控制一切,否则就意味着一切都是我控制不了的;
六、关键不是要神来之笔这种好的感觉,而是如何处理挫败感。
最后补充一句,我们都是人,不是神,持续的努力意味着破除拖延症并且相信努力的价值。
放弃幻想,每一天都不应该被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