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体会,关于如何学习。
老师讲很多时候没有学好,是因为没有下功夫。老师说他自己很少听故事,听案例,关键是要看案例背后的论据和论点。对于老师每天早上的涂鸦,关键是要找出关键词,如果没有找到,那就说明我们对教材熟悉程度不够。
我的理解:对于关键词,在津巴多普通心理学里面特别强调,其实就是核心概念,然后通过核心概念再引发出一系列的关键词,这样对于一个知识体系就掌握的特别全。可以利用图示来进行记忆。
第2个体会,关于见人所不见。
老师说:我们做心理咨询要有这么一个重要的理念:用新的视角去解释一个事情,大多数学员都没有意识到面质是靠什么?面质就是靠见他人所不见,带领他去看到原来他看不到的东西,让他扩大他的自我探索。这个可以用心理咨询观察6个维度去参考。
我的理解:这个有点类似于乔哈里之窗,做心理咨询的就是要见到他自己看不到的东西,然后呈现出来给他看,按精神分析的说法就是把潜意识呈现出来,而潜意识意识化。
按照教科书的讲法,面质技术,是指咨询师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的矛盾,促进求助者的探索,最终实现统一。求助者因为自身的原因,存在各种矛盾,而这种矛盾往往就是求助者的问题所在。咨询师需要使用面质技术促进求助者的统一,至于统一到哪里,其实已经不重要了。
而求助者常见的矛盾常常有以下几种:一是理想与现实的不一致,二是言行的不一致,三是前后言语的不一致,四是求助者与咨询师的意见不一致。
第3个体会,关于心理咨询观察的6个维度。
观察精神状态和行为特点六个维度
1外表和行为
求助者是如何表现自己的?他给人的一般印象如何?外表打扮是否整齐、清洁?衣着是否符合求助者的背景和现状?有没有特别的装饰?有无明显的身体缺陷?他在过去的会谈中表现如何?有无离奇的表情和动作?有无重复性的动作?他的姿势怎样?是否避免与人对视?活动缓慢还是不停地乱动?是否机敏?是否顺从?是否态度友好?
2交谈过程中的语言特点
求助者的语速如何?是缓慢还是快速?会谈是直爽还是小心谨慎?是否犹豫?有无言语缺陷?有无咬文嚼字?健谈还是不健谈?有无松弛的联想?哪些话题避而不谈?是否有海阔天空的闲聊?是否有自造的词汇,笑、皱眉、姿势、手势、表情与语言表达是否协调?说话内容与声调所表达的是否一致?对交谈的兴趣如何?对上述情况要做记录。
3思维内容
求助者有无不断抱怨和纠缠不放的话题?有无观念不集中现象?有无幻想、错觉、恐惧、执著和冲动表现?
4认知过程及功能
求助者的各种感觉有无缺陷和损伤?求助者能否集中注意于手中完成的工作?时间、人物、空间定向力如何?能否意识到自己所在的地方?年、月、日的知觉如何?能否说出自己的名字、年龄等?近期和远期记忆如何?会谈内容能否反映出他的职业和受教育程度?运算能力如何?阅读、书写如何?
5情绪
在会谈期间,求助者的一般心境如何?一般情绪的表现是哪一种,痛苦、冷漠、鼓舞、气愤、易怒、变幻无常还是焦虑?求助者对心理咨询师有无献媚、冷淡、友好、反感等表现?情绪表现与会谈内容是否一致?他们的自我报告是否与心理咨询师的印象一致?
6灵感与自知力
求助者对自己就诊的目的是否判断准确?对自己的判断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求助者对自己的精神状况有何想法?他是否能观察到、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或情感已经有了问题?求助者对问题的原因有何认识?在对问题原因的分析上有无道德和文化因素的作用?求助者对于自己的工作有无准确判断?求助者如何理解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他们处理问题是一时冲动、独立进行、非常负责还是相反?对讲述自己的事情是否有兴趣?对改变自己的现状是否有要求?
第4个体会,关于心理咨询值钱的东西是视角和论点。
我的理解:通过视角和论点可以给来访者一个全新的认识,能够到达自己以前所抵达不到的地方,从而有可能解决心理问题。
第5个体会,关于写文章和阅读的关系。老师说:一个人用三个小时写出来的东西,你不可能用30分钟的时间读完,除非你的知识完全碾压他。但是在目前这个研修班能够碾压老师的没有,顶多和他齐平。所以这就需要把他的文字要咬文嚼字的读,然后深思熟虑。
我的理解:读书需要下狠功夫。
第5个体会,关于三基工程的目的。
老师说此次的三级工程关键在于训练,而不在于理论,要去用。
我的理解:理论固然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要去实践,如果理论不去用就等于废纸一张。
第6个体会,再一次对心理咨询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敲黑板。
心理咨询的内涵:是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可以用这个心理咨询的科学框架5个维度来描述)
心理咨询的科学框架有5个维度:一是描述心理现象。
二是解释心理事实。
三是探求心理规律。
四是预判行为。
五是最终指导实践。
心理咨询的外延:按性质分为发展心理咨询和健康心理咨询;按规模分类是个体咨询和团体咨询;按时间分类是短程,中程和长期咨询;按形式分类是门诊,电话和互联网咨询等等。
第7个体会,学员提问如何无限的接近真相。
老师的回答:我们永远一直在路上,革命的道路就是在革命的途中找到的;努力比多维度思考更重要,大多数人撞墙就会回头;20%的人不撞墙听听就明白了,60%的人要经历了才明白,还有20%的人就是撞了南墙也不回头,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对象。
我的理解:我们永远也看不到真相全貌,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无极限的接近真相。因为真相是在过去,它已经在那个时空已经淹灭了。把真相换做历史,也是一个很有趣的事。
第8个体会,学员问如何建立心理的边界感?
老师的解答:这位学员所说的边界感可能是说的是自尊,而自尊和成功成正比,和抱负成反比。所以提高一个人自尊的方法,就是提高他成功的几率和缩小他的抱负。
第9个体会,关于如何读书读文章。
老师的回答是第一要认字,如果不认字就要去查这个字。
第10个体会,关于高度,角度和适度。
老师认为解决心理问题首先是提高来访者的高度。
退而求其次是让来访者有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对于适度也很重要。
我的理解:对于高度的理解有很多种,其中有一个理解就是NLP的理解6层次。第1层是环境,第2层是行为,第3层是能力,第4层是信念规条与价值观,第5层是身份,第6层是系统(精神)。
其实也可以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来理解。关键在于怎么自圆其说。
对于角度,我的理解是就是提高来访者心智化的水平,提升他从多个角度去看同一个问题的能力。
至于适度,这个是我觉得迄今为止最难把握的一件事情,如果我们都把握好适度,那一切的心理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其实钱穆在国史大纲里面就说过,中国人最重要的就是一个适度的适,也暗合了中庸的核心要义。
第11个体会,关于会意。
老师说看求助者要看他讲什么,更要听他怎么讲。老师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说一位女士向闺蜜抱怨丈夫真不是玩意儿,不能常陪她,因为今天晚上市长又请他吃饭了。这位妇女实际上是在炫耀。
第2个例子是说一个孩子说向父母说,班上其他同学又换了新手机。其实是孩子在向父母要求换手机。
老师的给出的概念是,查言+观相=会意。
会意背后有目的,有动机,有需要。这是我们需要看见的。
我的理解:我们在与求助者沟通的时候,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文字以外更重要的部分,那才是真正产生沟通效果的东西。
我们可以把这些信息分为三个部分,一个是肢体语言,一个是语气语调,一个是文字。求助者传达的信息量有55%是由肢体语言提供的,语调提供了38%,而文字只有7%的信息量。
总的来说非语言信息所含的信息量远远大于语言本身所含的信息量。
对此老师举了一个例子,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第12个体会,关于咨询的框架。老师给了一个非常简明扼要的框架,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也可以用这个框架来解释:心理咨询的科学框架有5个维度:一是描述心理现象。
二是解释心理事实。
三是探求心理规律。
四是预判行为。
五是最终指导实践。
第13个体会,学员提问:我学了这么多东西,在面对咨询的时候不知道怎么用。
老师回答先看信不信,信则灵,很多人相信这个事情就可以解决。
我的理解:其实老师阐述的就是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如果关系建立的比较稳固,那么来访者就会对咨询师产生信任。
有很多技术可以建立良好的关系:比如倾听,比如解梦,比如沙盘,比如家庭排列。
在教材里提到了五种基本方法:一是尊重,二是热情,三是真诚,四是共情,五是积极关注。
其实罗杰斯的求助的中心疗法已经成为了各大流派,用于建立关系的一个很基础的东西。主要有,一是促进设身处地的理解的技术,第二是坦诚交流的技术,第三是表达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技术。
第14个体会,学员提问有一个来访者,每次来都说老师我不信你的理论,但是还来。
老师解读:不信不要紧,要遵从;来访者来就表示对你的尊重,对你进行付费,从职业上我就是成功的咨询;还要看他来的动机是什么,很多孩子来咨询的动机就是为了要花父母的钱。
第15个体会,关于桑德伯格访谈提纲
老师建议每一个学员都做一次对于自己的提纲,这样对于了解自己是非常重要的,毕竟人最难认识的就是自己。
桑德伯格访谈提纲
01人口学资料: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收入、婚姻、住址、出生日及地点、宗教、教育、文化水平和文化背景。
02求助的原因和对咨询服务的期望。
03现在及近期的状况:居住条件、活动场所、日常活动内容、近几个月以来生活发生变动的种类和次数、最近的变化。
04对家庭的看法:对父母、对兄弟姐妹、对其他主要成员的看法,对自己在家庭中所起作用的描述。
05早年回忆:对能记清的最早发生的事情以及周围情节的回忆。
06出生和成长:包括会走路和会说话的时间。与其他多数儿童相比较曾出现过什么问题、对早期经验的态度。
07健康及身体状况:包括儿童时期和以后发生的疾病和伤残、近期服用的医生指定的药、近期服用的非医生指定的药、吸烟与饮酒的情况、与他人比较身体状况、饮食与锻炼的习惯。
08教育及培训:特别感兴趣的科目以及所获得的成绩、校外学习情况、感到困难的科目、值得自己骄傲的科目、其他文化上的问题。
09工作记录:对工作的态度,是否改变过职业,理由如何。
10娱乐:包括感兴趣和使你愉快的事,如工作、阅读等,自我描述是否准确。
11性欲的发展:第一次意识到性问题、各种性活动、对自己近期性生活的看法。
12婚姻及家庭资料:家庭中发生的重要事件与原因、家庭的现状与过去的比较、道德和文化因素。
13社会基础:交际网和社交的兴趣所在,与自己交谈次数最多的人,能给以各种帮助的人,互相影响的程度、对他们的责任感以及参加集体活动的兴趣。
14自我描述:包括长处或优点、短处或弱点、想象力、创造性、价值观、理想。
15生活的转折点和选择:生活中曾有过什么变化和你作出的最重要的决定如何,对它们的回忆(以一件事为例)和评价。
16对未来的看法:愿意看到明年发生什么事情,在五年至十年里希望发生什么事情,这些事情发生的必要条件是什么,对时间的现实感,抓重点的能力。
17求助者附加的任何材料。
说明:采集这样一类历史性资料,很大程度上依赖求助者的回忆,而他们的回忆过程可能组织得较乱,所以要花较长的时间,要有耐心才能完成提纲中的项目。对于儿童以及不善于交谈的人,对上述提纲中的内容可做适当调整。对于精神不太正常的人,应适当会见其家属以补充上述提纲中的内容。所以,根据需要,摄人性会谈可能需要进行多次。
第16个体会,新阳光的提纲
我的理解:更简洁,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