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说,现在的你之所以不幸,正是因为你自己亲手选择了不幸,你之所以无法改变,是因为你自己下了不改变的决心,下面再给你说一个我们都很熟悉的现象,自卑感,他讲的是在和别人比较时由于低估自己而产生的那种不良的情绪体验,顺便说一下,第1个这样解释自卑感的人就是阿德勒,阿德勒当时用的是德育,德语里的这个词也表示劣等感,这是一个关于自我价值判断的词,也就是说感觉自己没有价值,感觉自己微不足道,在阿德勒看来其实啊,人人都有自卑感,但是自卑感并不是什么坏事儿,为什么呢?阿德勒说我们人类是作为一种无力的存在,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希望摆脱这种无力的状态,于是人人都会追求优越,人人都渴望进步,蹒跚学步的孩子,学会站立是在追求优越性,他们学会语言与其他人沟通是在追求优越性,人类历史上科学在不断进步,也是追求优越性的结果,可以说自卑感是人不断追求卓越的一个动力源,自卑感让人时刻感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努力进步,但你肯定也能想到我们生活中见过很多人,他们因为自卑变得特别消极,他们什么都不做就断定自己不行,想让他们改变比什么都难,这又是怎么回事儿呢?阿德勒说了这种情况就不应该叫自卑感了,应该叫。
这样的缺点才会遭人拒绝,只要我没有这个缺点也会很讨人喜欢,可以说只要选择把自己的不幸当做武器来用,那人就会一直需要这种不幸人际关系带来的烦恼,除了自卑情结以外,还有一种常见的心理,叫做优越情结,就是到处跟人比充分炫耀自己的优越性,这种人其实想要借助别人的不幸来显示自己的特别他们试试,总想压点人一头,你说这样的人快乐吗?当然不是,只要他觉得有人超过了自己就会感到焦虑和不完,甚至会不择手段的夺回优越感,你看任何人只要处在这个复杂的社会网络中就都会感到烦恼,所以阿德勒说,人的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想要消除烦恼,恐怕只有一个人在宇宙中生存了,以上就是第1部分的内容了,阿德勒认为一切烦恼都来源于人际关系,决定我们目前状况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你的一切现状都是你自己的选择,从这个角度来看,阿德勒的心理学也是一种关于勇气的心理学,如果你是一个正在努力克服挑战的人,如果你是一个不安于现状,正在奋力攀登人生的另一座高峰的人,你需要这种主动赋予过去经历意义的勇气,你需要主动选择改变的勇气,你也需要在各种关系中被讨厌的勇气,那接下来的第2部分,我们就来具体说说如何获得这种被讨厌的勇气,如何找到那种幸福自由的状态,从一切烦恼来自于人际关系观点出发,阿德勒认为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三大人生课题,分别是工作课题,交友课题和爱的课题乍一听啊,你可能会说这三大课题都离不开我们这个复杂的社会网络,那是不是就意味着想要处理好这三大课题,就要花大量的心思在别人身上尽力维护好我们身边的这个关系网呢,当然不是,阿德勒说处理好这三大课题,不靠别人还是靠自己,阿德勒想帮我们从内部建立一套完整的自尊体系,这套体系的建立需要具体的行动更需要心理层面的建设,先来说行动层面,咱们还是先从一个常见的现象说起,有个不爱学习的孩子上课不听讲,回家不好好做作业,天天就知道打游戏,如果你是父母的话会怎么做呢?大多数情况下你应该会想尽一切办法让他学习上辅导班请家教,有时也免不了耳提面命,做完作业就家法伺候,但结果你也能想象得到,这种强制性的手段,很少会让孩子发自内心的爱上学习,当然了也会有家长会把心思花在引导孩子的学习兴趣上,但从阿德勒的思想出发,这些啊都不重要,你首先要考虑的并不是怎么才能让孩子学习这个目的,而应该是孩子学习不学习,这是谁的课题,学习这件事儿是孩子自己的课题,与此相对,父母命令孩子学习就是对别人课题的妄加干涉,这样呢就免不了冲突,我们必须把自己的课题与别人的课题区分开来,咱们前面提到了阿德勒,说一切烦恼来自于人际关系,这里啊我们可以再进一步人际关系造成的烦恼,其实都源于对别人课题的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干涉,只要能够进行课题分离,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改变,说到这啊你可能还是不同意让孩子学习,应该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至少也应该是父母和孩子共同的课题吧,怎么会是妄加干涉别人的课题呢?其实啊也很简单在判断是谁的课题,是你只需要考虑一点这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如果孩子选择不学习这个选项,那么这种决断带来的后果像是长期不理想,考不上好学校等等,最终的承担者不是父母,而是孩子自己,所以学习是孩子自己的课题,但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意味着阿德勒的心理学是在推崇一种放任主义,放任主义是一种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孩子在做什么的态度,阿德勒的思想不是放任主义,阿德勒提倡在了解孩子干什么的基础上对他进行保护,父母要随时准备好给孩子提供充分的支持,在孩子没有向你求助的时候,不要去指手画脚这就是课题分利,你需要把帮助孩子成才的课题和孩子对自己学习的课题去分开了,课题分离是建立内部自尊心,也是一个很具体的行动指南,好说完了行为层面,我们。我们再来看看在心理层面如何建立这套稳定的内部自尊体系,我们都知道人类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天然就喜欢得到认可,没人喜欢被人指责,被人讨厌的感觉,我们可以来做一个思想实验,从人类的这种喜欢被认可,讨厌被排斥的天性出发,想要不被任何人讨厌,我们需要怎么做呢?最有效的答案一定只有一个,那就是看着别人的脸色,并且对你身边能够接触到的所有人都表示忠诚,假如周围有10个人,那就对着10个人都做出保证,我会努力让你感到满意,但请注意,此时有一个大的矛盾在等着你,因为一心不想招人讨厌,你会表示忠诚于这10个人,但真实的情况往往是没有人能够做到,让所有人都满意,之前的这种承诺,不久之后就会被拆穿,这样带来的后果就是失去信用让自己感到更加痛苦,总而言之为了满足别人的期望而活把自己的一生托付给别人,这是对你身边人的不负责,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相反阿德勒心理学否定,追求他人的认可,阿德勒说正是对别人认可的追求,扼杀了你的自由,我们并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她人也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如果一味地追求认可在意别人的评价,那最终就会活在别人的人生中,所以在阿德勒看来,真正的自由就是能够有勇气被别人讨厌,但这并不意味着被别人讨厌,是我们应该去追求的一种状态。阿德勒是想告诉我们被讨厌是自由生活的一种证据,是你按照自己方式生活的表现,想要行事自由就要付出代价,而在人际关系中自由的代价就是不被别人接受,换句话说不想被别人讨厌是我的事情,但至于你是否讨厌我和我无关,那是你的课题,最后我们再来说说阿德勒心理学是如何看待价值感和幸福的,前面我们说到阿德勒认为人际关系是一切烦恼的来源,答对了还说人际关系同时也是幸福之源,人际关系带来的幸福,可以是低级的幸福,也可以是高级的行服,低级的幸福是在人际关系中比较得来的,比如上学的时候你考试的成绩比班上其他人都好,回回得第一你感到很幸福,工作的时候你的收入比同龄人都高,你感到很幸福,有了孩子之后,你的孩子比其他人的孩子更优秀,你依然会感到很幸福,但是阿德勒说这种幸福只能算是一种低级的幸福,你的幸福必须建立在别人的某种不幸福上,而高级的幸福来自于人际关系中的共同体,感觉这是阿德勒心理学的关键一点,作者案件一郎说不理解这一点就无法理解阿德勒心理学,那什么才是共同体感觉呢?其实啊,说的就是一种持续的贡献感,家庭学校单位都可以是共同体,在家庭这个共同体中,你的幸福来自于被家人需要,在单位这个共同体中,你能为公司创造价值,你也能感受到幸福,但我们也会经常看到有些人一旦退休便立即没了精神,因为他们不再被需要,这就是突然失去了那种在共同体中的贡献感,他们感到不幸福相反的是有些富豪已经拥有了一生也花不完的巨额财产,但他们中的多数人依然在忙碌的工作着,为什么要继续工作呢?是因为有更大的欲望吗?当然不是他们所需要的,仍然是保持对整个社会的贡献感,这种幸福不是靠和谁比较得来的,这就是阿德勒所说的共同体,感觉一种持续有价值的,对他人的贡献感,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贡献感依然与他人无关,阿德勒反对为共同体牺牲自己,阿德勒强调这种幸福感也可以通过看不见的形式来实现你追求幸福的起点和终点,依然汇聚在自己身上,你的贡献和价值虽然是在这个共同体中得以体现,但最后的结果依然与他人无关,你不需要他人的肯定或者回报,以上就是这本被讨厌的勇气精华内容了,最后再来说一点我自己的感受,你发现没有,阿德勒所倡导的这种思想放在今天,我们可以用一个更形象的词来解释,那就是闭环,确切的说应该是打通自身的闭环,也就是说你的行动,你的思想都应该在你自己身上形成闭环,比如说你赞扬别人就会不自觉的想要别人接受你的赞扬,你向别人道歉就会特别关注别人是不是会原谅你,但阿德勒的事情。想告诉我们这些啊,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心里相信这么做是对的,做这样的事情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