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天早上,我到了教室准备给学生发上周的数学试卷。
几乎每个孩子都是一副摩拳擦掌的状态,他们急切地想知道自己考多少分,而且似乎每个人都信心满满的,觉得自己考得很好。
其中有一个特别可爱的小姑娘,她是意大利和美国的混血。她特别兴奋地跟我说:“老师,我有一百分吗?”
这个孩子很聪明,但是中文基础差,连带着学数学也吃力起来。我实在不明白,她是哪里来的信心觉得自己可以拿一百分呢?
也许有人会说,老师你怎么能这样想学生呢?她想得满分,你不是应该高兴吗?
我的确高兴,我的学生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这是我期待的。但是,当学生对自己有一种不符合实际的期待的时候,这也会让我忧心。
02
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可能性,孩子当然可以有比较高的目标,但是一开始的目标应该是切合实际,并且可以通过努力达到的,而不是距离自己太过遥远的目标。
我对那些将目标定得过高的学生产生忧心,因为学生会产生不符合自己目前情况的目标,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并不了解自己。
我们知道一个不能真正了解自己的人,是很难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的。
很多看似很努力,但却完全没有成效的人,其实就是第一步了解自己,还没有做好。
当孩子的目标制定得过高,孩子初期也许会充满斗志,毕竟谁都希望自己可以变得很棒,可是越往后,孩子会发现自己距离目标还有很远很远,于是孩子开始觉得沮丧。
我有个学生,学习基础比较差。孩子的妈妈一直都用鼓励地方法教育孩子,她不断地告诉孩子他可以很棒。
但事实上,妈妈给孩子带来的期待是过高的,孩子在学习上有一些困难,如果不克服这些困难,孩子是很难单纯依靠鼓励去进步。
这些年,鼓励似乎成了教育的良药,但有时空泛的鼓励不仅不能成为孩子前进的动力,反而会让孩子停滞不前。
我有个学生,开学初期中文学得很糟糕。
她的家教老师说孩子在家很努力,她也不断鼓励孩子,希望孩子可以跟上班上的进度。
但事实上,她的鼓励并不奏效。
孩子似乎对自己充满信心,他总说家教老师说他进步了,可以做得更好。
可是一遇到小组合作,孩子的弱势就暴露无遗,他无法理解同学的意思,也没有办法很好地完成自己的部分。
所以那位善良老师所谓的进步不过是为了安抚孩子担忧的心。
而课堂上真实的经历让孩子很受伤,那些言犹在耳的鼓励就像一记记响亮的耳光打在孩子的脸上。
原来,我并不是那么的好。
可是,孩子又不想放弃那美好的鼓励。于是,孩子就选择逃避。
这孩子经常在小组合作的时候,游离在外,完全不愿意投入。因为孩子背负着那些“美好”的鼓励,他不想让现实打碎那些鼓励。
这就是空泛的鼓励让他对自己有了错误的估计,一旦遇到实际情况他就不知所措了。
孩子都很聪明,一旦他发现你说的那些你很棒,你可以更好的鼓励,根本无法实现的时候,他就不再相信你的鼓励。
而且,长期如此,孩子会本能地排斥鼓励,这样的孩子更不容易产生积极乐观的心态。
03
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一定不能害怕孩子受打击而欺骗孩子,为孩子制定一个看起来很厉害的目标,然后让孩子错误的估计自己,最后在现实中迷失自己。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找一个轻松的时间,认真地和孩子分析他的长处和短处,然后跟孩子一起制定一个合适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并且鼓励孩子去执行。
让孩子少一些伤害和失望的最重要方式就是让孩子认清自己,这样孩子才会更清楚自己需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