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块广告牌》作为今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最大热门,仿佛早已经将几个大奖收入囊中,可结果还是与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失之交臂,网上一片叫屈喊冤之声。
这让我想起遥远的1994年奥斯卡颁奖季,《肖申克的救赎》败于政治正确的《阿甘正传》,不出意外,这又是奥斯卡颁奖季中政治正确优先的案例。《三块广告牌》这部影片涉及到美国的种族歧视、宗教丑闻、军队性丑闻,显然不属于政治正确的,落榜奥斯卡最佳影片属于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当然,这样的评判标准不会影响《肖申克的救赎》稳居豆瓣电影第一名,同样也不会影响《三块广告牌》豆瓣评分远超今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水形物语》。
那么这个影片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呢?
故事的背景是这样的:在一个偏僻的美国小镇,那里住着一群相亲相爱的人们,小镇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天深夜,一位花样少女在偏僻的路上被强奸,并被残忍的杀害焚烧,这个惨剧彻底打破了小镇的宁静。
故事就是发生在这个惨剧发生之后,少女的母亲米尔德雷德(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 Frances McDormand 饰),因为女儿的死亡,一直被痛苦和自责缠绕,而警察局办案却一直没有进展,如是,她租了下三块广告牌,将矛头对准了警察局局长威洛比(伍迪·哈里森 Woody Harrelson 饰),指责他办事不力,如是,小镇再一次被激起波澜,三块广告牌引发了一系列血案。愤怒的母亲、好人警察局长,种族歧视者警官 狄克森(山姆·洛克威尔)开始了一系列的伤害和互相伤害,救赎与自我救赎,当优美的片尾音乐响起,我们又能从这部“三块广告牌引发的血案”残酷外表下,隐隐约约看到另外一个名字——“三封信饱含的温情”。
关于影片的内容就不剧透了。不妨先跳脱出影片旁观一下,谈谈我对电影的几点认识。
一、故事发生在一个中国式的人际关系之下。
何谓中国式人际关系,即在农耕文明下成长起来的熟人社会。
在这个社会中,人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依存关系,法律和制度常让位于道德和人情。
影片中的小镇就在美国南部,显然是一个以农场和种植园为经济中心发展起来的传统小镇,每个人都互相熟识,对彼此都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和判断,每个人都可能是老婆妹妹隔壁的他女婿的三舅姥爷。他们有基本的对善良和正确的判断,但如果对我亲爱的的三舅姥爷下狠手,那我也是要敲掉你的大牙的(影片中的胖牙医显然真想这么干)。
这个离我们很远的美国小镇,其实离我们的生活不远,就像过年后刚刚离开的家乡,可以说故事的发生具有世界性和普遍性。
二、真实的人性复杂而矛盾。
好的电影和一切好的艺术一样,一定是关乎于真实人性的。
真实的人性无法直视,充满了复杂性的,既可以像天使,也可以像魔鬼,而两者常常又统一在一个肉体之中。
米尔德雷德是一个受伤害的母亲,也是一个冷漠的反对者,同样是一个充满了戾气放火犯。
警察局局长威洛比可以被看做一个懒政公务员,也是一个和善的邻家大哥,完美的丈夫和父亲。
警官狄克森是个公权力的执行者,也是一个铁杆的种族歧视者,也是不畏生死的正义伸张者。
影片中每个人的行为从各自立场出发时,似乎都有其正确性和合理性,但把他们放到一起,则因为角度和立场的不一样,出现不可调和矛盾和冲突。
生活中99%的人大概都是这样的吧,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总认为自己是伟大光荣正确的。
三、人类总能被救赎。
悲观主义者对待世界的态度是恣意放纵,乐观主义者对待世界的态度是悲天悯人。
影片让悲观主义者压抑,让乐观主义者看到光明。
母亲米尔德雷德在面对吐血的警察局长时,那一丝慌乱和疼惜。
警察局局长威洛比坦然自尽前,写下的那三封充满了温情和友谊,包含着谅解与戏谑的信。
警官狄克森拼死抢救出少女的案宗,不遗余力寻找凶手,最后与少女母亲的和解。
这些无一不让人感到温暖,这给了希望一个小小的出口。这个小小的出口也是人类社会经历了无数恐怖和绝望,依然能向前发展,终被救赎的源泉和动力。
如果我们认可5000年来的世界文明整体上是在向上、向好发展的,那一定会认可人类的希望之光不会泯灭,这也是这部影片最有价值所在。
从电影制作本身来说,音乐非常优美,不喜欢外国歌曲的我还是忍不住多次拿出手机“听歌识曲”;剧本完全不是好莱坞的套路,但惊心动魄又合情合理;表演上没的说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和最佳男配角收入囊中就是证明。
总之还是那句话:这样的片子,值得在大屏幕上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