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总在猝不及防处掀起波澜。早晨,我与爱人爆发了一场激烈的争执,他伤人的话语像碎石般砸在心上,我在窒息的情绪里选择了暂时逃离——不是以冷战的姿态,而是推开家门,让风把所有尖锐的情绪吹散在街道上。
一、街角的烟火气:给情绪找个出口
我漫无目的地晃到一直想去的面包店,指尖触到麦香时,紧绷的神经忽然松了半分。选了无米全麦欧包、香味扑鼻的枣糕,又咬了块软乎乎的面包,在8点半的晨光里,把所有的烦躁都嚼成了食物的温度。胃里有了暖意,心里的郁结也散了些,我知道,是时候回去了,却在转身时被街角的书店勾住了脚步。
二、书店的静谧:让思考有处落脚
本想在书店的休闲区泡壶茶,可看到五六十元一壶的标价,不爱喝茶的我笑着退到了楼梯间。还好随身带了本子和笔,随手翻了本收纳送礼的书,笔尖却不自觉地落在了“争吵”这个词上。
想起前几日和心理咨询师聊到婚恋,我们都认同“晚婚晚育”背后,是现代人对自我成长的执念。人总要在磕磕绊绊里学会不极端,就像我,也是在一次次情绪的浪潮里,才慢慢摸到了“解决问题”的门槛——我的性子向来倔强,可这份倔强里,也藏着不肯轻易妥协的真诚。
三、文字的回响:把生活写成成长的注脚
从今年七八月那次与家人更大的争吵开始,我便在公众号里记录生活。起初想用征文博些流量,却发现最打动人的,从来不是技巧,而是真实的挣扎与成长。我想把这些故事写下来,既是给自己一个不断剖解内心的机会,也是想给未来的孩子留一叠带着温度的思考:原来妈妈也曾在烟火与书香的夹缝里,学着和自己、和生活和解。
看看时间,竟已过了一个小时。从争吵的漩涡到面包的麦香,从书店的楼梯到文字的流淌,我忽然明白,这一小时里,我做的从不是逃避,而是带着情绪去经历、去思考。就像我今年开始规律运动,就像我总惦记着那碗胡辣汤配糖油大油条的早餐——生活本就该是这般,有争执的锐度,也有烟火的软度,随心去走,便处处是成长的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