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计划新增了一个专栏,只因为今天是中秋。
还记得很多年前的中秋,是心心念念的中秋。快到中秋的那阵子,和弟弟一起期待中秋,因为中秋意味着放肆的美味。老家的中秋要供月亮婆婆,所有的好吃的都要等到月亮婆婆吃完了才能轮到我们吃,不清楚月亮婆婆到底吃没吃,但是我们吃的很欢乐,留在记忆中的中秋是期待,是欢笑,是撑到破的肚皮。
今天一大早朋友圈就被中秋霸屏了,各种各样的图片,各种各样的祝福,但总是缺了点什么。
孩子问我:什么是中秋?
我说:中秋是月亮的生日,是团圆的意思。
孩子问:什么是团圆?
我说:就是全家人都在一起。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舅舅舅妈。
孩子问:那为什么只有爸爸妈妈和奶奶呢?
我说:因为姥姥姥爷在老家,爷爷还在上班,舅舅舅妈在广东。
孩子问:为什么他们不来北京和我们团圆呢?
一时间,我哑口无言。在物质生活如此丰富的当下,完全不会因为对各种美味的期待而产生的各种节日的向往。可能在孩子的意识中,所谓的中秋,只是一个在妈妈口中说的全家人团圆的节日。瞬间对现在的小孩产生了一点点的同情,当然可能是少数,也可能是多数。亲情好像慢慢的在变淡,而且越来越淡。我记忆中,第一次离开妈妈是在上高中,开始寄宿生活,当时只是很新奇。接下来就是上大学,不记得想家的感觉,只是觉得距离很远,很多节日,包括中秋,都是隔空祝福。再往后毕业了开始工作,好像就和原有的家在物理上彻底进行了割裂,节日的仪式感和期待当然无存,甚至多少有点害怕各种各种所谓的需要团圆的节日。结婚之后,连除夕都不能和父母一起,所以过年对我而言,就真的成了一个长假而已。都说打断骨头连着筋,但是这种靠血缘连接的亲情,随着时间,其实也会慢慢淡化的。
和我的下一代相比,我是幸福的。幼年、童年、少年的时代,妈妈都是一路全身心的陪着我,陪我学习,陪我成长,没有错过我每一个成长的瞬间。但是我的孩子,在两岁的时候就需要明白妈妈会因为工作出差要离开她,妈妈会因为工作没办法陪她度过每一天,看着她经历每一次成长的蜕变。也许会在很小的时候就会明白,妈妈的生活和自己的生活有交集,但是又是彼此独立的。
家庭作为社会的最小单元,其实并不是以血缘的亲情维系的,而是靠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维系的。距离产生美,但是距离也会带来陌生,久了就真的会变成距离,美会最终消失。这个事实,其实很残酷。每一个母亲,都能明白怀胎十月的艰辛,一朝分娩的危险。但是这份感情,都会代代往下相传,而不是逆流而上。
所以,珍惜孩子还需要父母的岁月,当真的独立成人的那一天,作为父母那种撕裂的痛觉会减轻一些。在团圆的日子,没有了思念,没有了期待,像平日一样,心如止水。生活需要仪式感,仪式感需要创造,也许,明年再写中秋时,就会多一些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