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上大学之前,老师、父母、亲人以及朋友给我们设定一个清晰而明确的目标,那就是——努力考上一个好大学,所以,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也就自然而然地把“上大学”设定为自己的目标。
但是上大学我们又要干什么,未来想成为怎样的一个人,想要过怎样的生活?我们依旧不清楚,我们很少去自主思考这件事的意义所在。
虽然“上大学”这个目标既清晰而又模糊,但是给大学之前的我们一个努力学习的方向,那时的我们努力地学习,为了更快地向前奔跑; 那时的老师也每日苦口婆心的教导,还常常举例身边的榜样和同学去激励我们;那时身边的同学也发奋苦读,无形之中给了我们双重的压力和动力,督促我们更加的努力。每天紧张而忙碌的学习生活充斥着我们的每一天。
但是寒窗苦读考入了大学之后,“上大学”这个目标也就随之消失了,这时的我们就像一个迷路的小孩,不知道未来的方向在哪里,应该怎么走?目标和行动之间这时变得相当的模糊。
2
有人说:“当一个习惯了有目标,明确手段,坚持不懈为之努力的人突然给了他巨大的自由,失去了目标,手段不明。随之而来的是什么呢?巨大的迷茫,以及迷茫之下的恐惧、挫折以及无力感。”。
这就像当一个人工作了一辈子突然退休之后,会产生无尽的失落感,有一种被社会抛弃的感觉。就像军人从部队退伍后,突然没有了执行的命令却更加不知道何去何从。
没有了目标,如果你想在大学里就此沉沦和堕落,尤其是你身边还有这样的同学的时候,很快你就会觉得堕落的理所当然。因为“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我身边就有这样活生生的真实案例:记得上大学时我们班共有五十多位同学,其中有一位同学大学中途退学,而究其原因就是玩游戏。这位同学上大学后,因为没有了父母、老师和亲人的约束,便开始了迷上了玩游戏。刚开始的时候虽然玩游戏,但是不耽误上课,后来干脆连课也不上了,每天作息时间是“晚上玩游戏,白天在宿舍睡大觉”,同学和辅导员几次好言相劝都无济于事。终于在大学第三年的时候,不仅把父母给的每年的学费和生活费都玩光了,也最终荒废了自己的学业,最终被学校劝退。
至于这位同学后来怎么样了,据说是在广州打工,但具体我们也都不清楚,后来就失去了联系。
所以,进入大学之后,你就应该明白,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大学四年,你可以选择虚度时光,荒废了这四年青春年华,你也可以选择努力向上,在四年的时间逆转成为一个全新的自己。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
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仔细思考:读大学,我们究竟应该学什么?
3
吴军老师在自己的专栏中谈到我们为什么要上大学,而且还要上好大学这个问题时,是这样回答的:“上大学不仅让人成为未来社会精英的可能性增加很多,退一步讲,即使不能成为精英,获得幸福生活的可能性也大很多。”
是的,上大学可能最终并不会全部都成为社会精英,甚至没有上大学的很多人也一样生活的很好,可是,上大学却是成为精英,获得幸福生活的一个捷径。
而对于上大学的目的,吴军老师给出了他的三个建议:
1. 提高自己的格局。
这是上大学的很重要的一个目的。
格局不大,见识就太浅,人就走不远。
什么是格局?
举一个比较直观的例子:
三个工人在工地砌墙,有人问他们在干嘛?第一个人没好气说:砌墙,你没看到吗?第二个人笑笑:我们在盖一幢高楼。第三个人笑容满面:我们正在建一座新城市。10年后,第一个人仍在砌墙,第二个人成了工程师,而第三个人,是前两个人的老板。
有这样一句谚语:再大的烙饼也大不过烙它的锅。这句话的哲理是:你可以烙出大饼来,但是你烙出的饼再大,它也得受烙它的那口锅的限制。
格局就是指一个人的眼光、胸襟、胆识、等心理要素的内在布局!
我们所希望的未来就好像这张大饼一样,是否能烙出满意的“大饼”,完全取决于烙它的那口“锅”——这就是所渭的“格局”。
于丹说得好:成长问题关键在于自己给自己建立生命格局。
如果把人生当做一盘棋,那么人生的结局就由这盘棋的格局决定。对于人生这盘棋来说,我们要学习的不是技巧,而是布局。在今天这个知识不断更新的世界里,我们要不断刷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尽量酝酿一种大胸怀。
怎样增加自己的格局和见识呢?
最好的方法就是和比自己优秀的人在一起生活。
而在大学里面,老师也好,同学也好,他们都是这个时代相对比较优秀的人。更好的大学里,优秀的师资资源会更加集中。这也是为什么要上好大学的原因之一。
和优秀的人在一起,耳濡目染,也会影响到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2. 学习和掌握一种技能。
掌握这种技能,有两个目的:
一是使自己具备生存能力,在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最基本的能力。
二是证明自己有能够不断学习的能力。
大学毕业以后,能够自己养活自己,在这个社会上生存下来,这是最基本的能力,所以在大学里,我们一定要掌握一门技能,这门技能就是我们的生存“饭碗”。
吴军老师说他在清华当老师时发现一个现象,大部分学习不好的同学找的理由通常都是一个——不喜欢这个专业,于是开始混日子。而这里面绝大多数人其实是任何专业都不会喜欢的,因此他们失去了一个锻炼自己能力最好的机会。
为什么在大学要掌握不断学习这个能力呢?
一个人学历再高,那点专业知识也不够吃一辈子,到了新的单位都得重新训练,但是如果一个人具备不断学习的能力,在走出校门以后,能够更好的适应新的环境。
3. 要通过大学阶段完成从不成熟的人,到能够在社会上成为有担当的人的角色转变。
按照牛津大主教约翰·纽曼的话讲: 大学教育应该远离今后的职业和谋生的技能,而传授神和自然的大道。
教育不仅在于比别人多读几年书,或者出国镀一层金,或者多一个更高的学位,教育培养有识之士,而不是教授谋生手段。
作为社会的精英,大学生们不仅需要有学问,有教养,而且需要了解社会,了解历史,并且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献身精神,同时他们需要具备管理社会和应付各种复杂情况的本领。
4
所以,上大学只是你进入社会这个大门的一个过渡阶段,在进入社会之前,你要充分打磨好自己的“求生”技能,不断试错,不断迭代、不断成长,更多的学习和锻炼自己进入社会的能力,把自己培养成为社会人的地方,这样在进入社会以后,你才不会变得无所适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