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的三八妇女节,堂弟弟出生了,记得当时一家人都为取名出谋划策,那天我刚好看到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中的名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就跟叔叔提出说不如叫“志远”吧,叔叔和爸爸当时都觉得好,这个名字就成了弟弟的名字了。
其实当时的我才20多岁,迈出大学门槛,刚刚得到一份文职类的工作,工作按部就班,似乎与自己曾经出去闯荡的梦想相去甚远,但迫于经济的压力,急于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来减轻爸妈的负担。20岁的年纪就拿淡薄名利来安慰自己,是不是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味?更多的是对自己当时缺乏勇气的一种自我催眠吧。
今天在有书看到一篇10万+的爆文,写的是“一个人越缺什么,越炫耀什么”,这句话并不陌生,以前也看到,文章列举了一系列明星,还有朋友的老总和另外一个商业大佬的故事,总体意思是说“人应该注重内心的愉悦,而不是虚无的身份感”。文章写的可圈可点,看到最后我却被留言区的一段话感动了。
浮浮沉沉,先得浮上来才能沉得下去。没见过万千世界的人,怎么能让他安然的沉下去?
说的太对了!不同的年龄阶段,是有不同的使命感的。我20岁的时候不会想到30岁我会结婚生子,天天为孩子的作业歇斯底里;30岁的我也不能假设40岁的我是否该继续追求理想还是种花养草享受岁月静好。很多时候,没有经历过,就没有发言权。
顶级商业大佬,高段位的明星,谁也不是一开始就淡泊名利的,他们往往也是在名利场里挣扎过,翻滚过,爬到了山顶才会觉得一切都是云烟过眼。
最近很多文章写章子怡跌下神坛,做起俗人来了,生娃后她的微博名字就变成“醒醒妈”,显然一个快乐母亲的模样。我说她是千帆过尽之后的回归。名,有了;利,也有了;她不需要外界的任何东西来证明自己,她想做的就是任性做自己,一个家庭幸福的小女人,一个围着女儿打转转的老母亲。其实,相比高高在上的国际章,我更喜欢这个接地气的醒醒妈。
作为我们普通人,可能更没有资格去“淡泊名利”。我们需要生活,需要养娃,需要那一些小小的头衔和标签来证明自己努力的活过。
该追逐的还是要追逐,该争取的还是要争取,不为别的,只为在行将就木的那一天,我回首过往,能感叹自己没有白白的来这徇烂的人世间!
~觉得不错就关注哦~
作者介绍:80后宝妈,写作新手。关注妈妈成长,亲子陪伴,分享读书、生活感悟,做一个让孩子骄傲的标签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