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如果以幸福作为关键词,需要对幸福进行更深刻的考察。其不等于快乐,不等于成功,如果强行定义,幸福或许是对自己状态满意的那一个瞬间。由于每个人的需求、个人价值判断都是不同的。或许,叔本华是对的,幸福只是在无聊和不幸中的一个插曲。
7. 很多人总是认为,自己的幸福寄托在外物的占有或消耗上,但在这种追逐中,是否真的获得了幸福,是很可疑的。关于人与物,还想专门写一些东西。
8. 马斯洛分层模型,或许是一种思考模式,但不是每个人都要求得到自我实现,那些不想得到自我实现的,也应该得到尊重。
9. 不知道是否有一个办法,能够度量社会的整体幸福程度,看到过这样一个演讲:
不知道是否能得到共鸣,可能很多人看了会思考,但不会认同。
10. 越来越多的人把生活的(或者社会的)目标认可为物的消耗,就是能拥有和消耗的物质和能源的多少,表现在GDP、人均购买力等数字指标,也包括平均寿命、婴儿死亡率等等数字,这类度量的好处是可以用可见的方式让人们感受到“进步”,但这些是否代表总幸福的增加?
11. 总的来说,人们希望能生存下去、留下后代、获得尊重、获得成就,福利的增加不代表幸福的增加,很多靠福利生存的人,感受不到自己的价值,反而会更加愤怒。
那么,他幸福么?
12. 更多关怀,更少判断,没有人是其他人的人生裁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