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父母这样抱怨,和孩子约定好,只看20分钟的电视,可是到了时间,他却死活不肯关掉电视。作业还没有完成,可是孩子死活抱着iPad玩游戏,到了约定时间也不撒手,一直和你讨价还价……
这些行为和表现都指向一个问题,那就是缺乏自律。自律这两个字对孩子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呢?如果不清楚,就很难让我们帮助孩子从哪里入手,帮助孩子建立自律。
自律力对一个孩子成长意味着什么?美国心理科学学会发表过一个调研报告,其中显示一个孩子是否自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在校成绩,中学入学考试成绩,以及被热门高中录取的概率。调研还发现,跟那些自律力弱的孩子相比,自律力强的孩子很少逃课,更能按时完成功课,而且通常会比别的同学更早开始安排自己一天学习,他们几乎不花,甚至很少花时间看电视或者玩游戏。
因此,专家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如果要让一个孩子持续保持优异的成绩,需要智力优势和非智力优势共同平衡作用。这里的智力优势,主要指的是长期记忆和抽象思考等与学习相关的能力,非智力优势指的是一个孩子内心的驱动力和自律力。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让孩子学会自律呢?其实孩子的身心成长是一个从他律走向自律的过程。孩子小时候先按父母设定的规矩来做事,然后,逐渐过渡到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阶段。所以,孩子学习自律的关键要从正确的开他律开始。
孩子学习自律的关键要从正确的他律开始。
第一和孩子交朋友。孩子天然会选择听自己喜欢的人说的话,因此父母要和孩子像朋友一样平等交流,而不要做一个高高在上的领导者,一旦孩子心中的沟通之门关上,他就再也听不见你跟他讲道理。
第二营造正确的环境。我们讲过孩子看电视不肯关机的行为问题,其实让一个自控力比较弱的孩子主动拒绝电视电子产品是不太现实的,也是有违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因此,对于低龄孩子,尤其是上小学的孩子,如果不想让他在做作业时分心,就不让他学习环境里出现会让她分心的人、事、物,比如电视机,玩具,零食或者正在玩的小伙伴们等,同时父母自己也要做好榜样。
第三,让孩子承担不自律的后果,老师要求家长每天检查完功课后,都在上面签字,到了四年级,老师告诉家长,如果孩子自我管理能力良好,就可以把家庭手册还给孩子了,让他自己签字,从那天起,就和孩子在口头上来确认功课有没有做完家庭手册签字了?没有其他,都留给她自己做主。当然,如偶尔也发生没有做完功课的情况,不要急于向老师告状,而是会督促他在家庭手册上写清楚拖延作业的原因,向老师请求延期交作业。这样做就是想让她体会一下,无自律就要自己去面对老师,去承担后果。
由此可见,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他律应做相应的调整,不能一成不变,更不能家长一手掌控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