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路军在主帅阿剌罕的率领下,如同一股汹涌的洪流,气势汹汹地向南推进,直趋溧阳。溧阳,这座江南小城,虽平日里宁静祥和,但此刻却成为了南宋抵御元军的重要防线。南宋守军深知责任重大,他们怀着对家国的忠诚与热血,毅然决然地奋起抵抗。当元军的先锋部队出现在溧阳城外时,城墙上的南宋士兵们早已严阵以待,弓弩手们张弓搭箭,箭头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仿佛在诉说着他们守护家园的决心。
战斗打响,元军如潮水般涌向溧阳城,喊杀声震天动地。他们采用了多种战术,先是以步兵列阵前行,举着盾牌,抵挡着城墙上射下的箭矢,逐步靠近城墙。与此同时,元军的投石机也开始发威,巨大的石块如流星般划过天空,砸向溧阳城的城墙与城内建筑。石块落下之处,房屋崩塌,尘土飞扬,城中百姓惊恐万分,但南宋守军并未因此而退缩。他们在将领的指挥下,用滚木礌石回击元军,将靠近城墙的元军士兵砸得人仰马翻。然而,元军毕竟兵力强盛,他们不断调整进攻策略,持续发起猛烈的冲击。在长时间的激战中,南宋守军渐渐难以支撑,尽管他们拼死作战,但还是损兵折将,伤亡惨重。最终,残部无奈之下只能选择南撤,溧阳城在元军的强大攻势下岌岌可危。
元军乘胜追击,他们的脚步如疾风般迅速,很快便在溧阳西南银林东坝追上了南撤的宋军。此时的宋军已疲惫不堪,士气低落,但他们仍试图组织起防御,背水一战。元军却不给他们丝毫喘息的机会,再次发起了凶猛的攻击。战场上,刀光剑影闪烁,血肉横飞。元军的士兵们挥舞着长刀,如虎入羊群般冲入宋军阵中。宋军虽奋力抵抗,但在元军的强大压力下,防线很快被突破。在这场战斗中,宋军再次遭受重创,士兵们纷纷倒下,鲜血染红了银林东坝的土地。
就在元军继续追击宋军的途中,南宋援军如及时雨般赶到,他们企图阻止元军的南进步伐,一场更为激烈的激战就此展开。南宋援军怀着满腔的热血与斗志,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着保卫家国的重任,因此毫不畏惧地冲向元军。一时间,战场上喊杀声、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震耳欲聋。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战斗陷入了胶着状态。元军见南宋援军如此顽强,一时难以突破其防线,于是派出了蒙古骑兵。蒙古骑兵,这支在当时堪称无敌的军事力量,如一阵狂风般冲杀过来。他们骑术精湛,在战场上纵横驰骋,马背上的骑士们挥舞着弯刀,寒光闪烁。宋军面对蒙古骑兵的冲杀,虽奋勇抵抗,但终究难以抵挡。蒙古骑兵的冲击力太过强大,他们如利刃般撕开了宋军的防线,宋军士兵们在慌乱中开始突围南逃。
溧阳之战,对于南宋来说是一场惨痛的失败。宋军损失将校 70 余人,这些将校都是南宋军队中的骨干力量,他们的阵亡让南宋军队的指挥体系遭受了沉重打击。而士卒近 2 万人的伤亡,更是让南宋的兵力锐减。战场上,到处都是宋军士兵的尸体,残肢断臂随处可见,鲜血汇聚成流,仿佛在诉说着战争的残酷与无情。
西路军在取得溧阳之战的胜利后,并未停歇,于十一月下旬继续挺进,逼进建康通往临安的要隘独松关。独松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临安的北大门,其战略地位至关重要。南宋守将张濡深知此关关乎南宋的生死存亡,他虽兵力有限,但仍毅然率兵北上阻击元军。张濡所率领的士兵皆是精兵强将,他们训练有素,作战勇猛。然而,他们却面临着一个极为不利的局面——只有数千人,而且都是步兵。而他们的对手,是强大的元军骑兵。
当元军骑兵出现在独松关前时,那场面犹如一片乌云笼罩而来。马蹄声如雷鸣般响起,大地都为之颤抖。张濡率领着他的步兵们严阵以待,他们握紧手中的兵器,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无畏。战斗开始,元军骑兵率先发起冲锋,他们如潮水般涌向宋军。宋军士兵们毫不畏惧,他们奋勇冲杀,试图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抵挡元军骑兵的冲击。他们组成紧密的方阵,长枪林立,企图阻止元军骑兵的靠近。但元军骑兵凭借着其高速的机动性和强大的冲击力,一次次地冲击着宋军的方阵。战马奔腾,弯刀挥舞,元军骑兵在宋军阵中肆意冲杀,宋军士兵们不断倒下。尽管他们拼死抵抗,战斗至最后一刻,但终究难以阻挡元军骑兵的强大攻势。终于,宋军被击溃,主将张濡在战斗中被杀。张濡身先士卒,在战场上与元军骑兵展开殊死搏斗,但最终还是寡不敌众,倒在了血泊之中。他的阵亡,让南宋守军失去了主心骨,士兵们的士气也彻底崩溃。这一战,士兵死伤 2000 余人,独松关被元军控制,临安的北大门就此洞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