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帮孩子树立规则意识
孩子生下来是一张白纸,对于自我和世界的认知,最重要的来源就是父母。
而一个社会的正常运行,离不开条条框框的规则。孩子从出生、到进入学校、步入社会,树立规则意识是形成健康人格的基本条件,也是社会化的重要内容。
有规则意识,就是心中有底线、有敬畏,知道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规则保证了孩子的安全,也要求孩子学会自我约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父母如果太宠溺孩子,缺乏原则,什么事都顺着孩子来,各种要求都满足他,孩子的规则意识会很淡薄,觉得世界都是围着自己转的,自己可以为所欲为,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轻则成为大家眼中的“熊孩子”,自私霸道,缺乏教养;重则沾染不良行为,打架斗殴,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因此,孩子12岁前,一定要树立起规则意识。家里有家里的规则、餐桌上、到别人家做客、公共场所都有相应的规则需要了解和遵守。
家长要能坚持原则,从2、3岁开始,一些不合理的需求可以拒绝孩子,比如一直要看电视、吃冷饮;家庭里的规则,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表。
其他的规则,如不闯红灯、不乱扔垃圾、地铁电影院等公共场所保持安静等······家长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理解和遵守,懂得规范自己的言行,不给别人带来麻烦和影响,为自己的言行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