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暑期课程开课已有两三天,昨天也上了第一堂Basic Feature Writing(特稿写作基础)。
我的同学们不仅有美国本土人,也有像我一样,来自其他国家的。年龄也各不相同,加上我九个人当中,有五个都已经成年。
教授是个慈祥的老太太,一开始就探寻的眼神扫视大家,问道:“你们什么要上这堂课?“
一个与我一般年纪的高中女孩立马举手,谈及她是波多黎各人,自己国家不具备新闻自由:权贵阶层垄断新闻业并掌握绝大多数话语权。她想通过学习Journalism来改变这一局面。这样宏大的理想让我对她肃然起敬。
课堂上还有前教师,电影制作人,自由职业者等人,纷纷介绍了自己的经历和愿景。
我不记得自己具体回答了什么,那时说得有些匆促,思路也不太清晰。回来后,这个问题却仍在我脑海里回响:我为什么要学习Journalism?
似乎一开始加入学校的校报,仅仅是为了提高英文写作。但之后,随着一次次采访,研究,写稿改稿,心中有一份责任感也慢慢显现。我记得冬季学期时接了一篇关于中国政府要实施 “社会信用系统” 的文章。我们老师当时在一些西方网站上看到了这一新闻,就让我去深入跟进。我查了大量资料,发现很多西方报道上都有夸大其词的痕迹,似乎很想把中国描述成如1984里大洋国政府的样子,但许多中国新闻网站也没有报道此事。在写那一篇文章期间,我第一次感到自己手中笔杆子(更准确地说,是电脑键盘)的重量,意识到我写出来的东西很可能会影响到学校同学,甚至是教师,对中国的看法。所以我写得小心翼翼,字斟句酌,还不时对照中国政府出台的官方文件的中文版以及英文版,尽量做到客观公正。最后对写出来的完稿还算满意。
但最后出现了一件让我有些愤怒的事情:我的编辑在帮我登稿时,为了吸引读者注意,用了一个与我文章内容不太符合并有误导性的标题。这个情况的发生,我也有责任,因为在最后检稿期间没有细细审稿。总而言之,那篇文章让我第一次认识到新闻文字能产生的巨大影响力,以及客观准确原则的重要性。我在写作时的 “呕心沥血” 似乎也是出于这一考量。
那次文章是我第一次,也几乎是唯一一次,报道有争议性事件。我们校报刊登的内容大多是一些针对校内事件的记述和介绍,很少有社论或者针对一些尖锐问题的文章。那一次后,我对现有校报的内容越来越不满,慢慢有了一个想法:如果一份报纸不能揭露一些大家都不愿去讨论却又真实存在的问题(如我们学校学生对许多课程质量的不满),这份报纸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呢?
报纸的责任是什么呢?即使只是高中学生的我们,在给校报提供文章时,是否也应该尽一己之力推动一些事情变的更好呢?
这就是为什么从春季学期开始,我萌发了在校报上添加 “意见栏” 的想法。这个栏目将接收学校人士的实名或匿名的,关于对学校真实看法和建议的投稿,旨在创造一个更开放的讨论平台,鼓励老师和学生参与改变学校现存问题。校报全体学生和老师已同意创建这一栏目,并会从明年开始推行。
说了一大堆,回到对自己本心的探讨。我想,揭露现存问题并推行改变,不管是在现在的高中,还是在不远的未来,在更大的社会context里,便是我进一步学习Journalism的本心吧。
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其实是为了自勉,毕竟哈佛的这门课还是很有挑战的orz。最后,希望能以微薄的一己之力,通过手中的笔,让我身边的世界变的更好吧。
以上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