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高新区马营镇燃灯寺小学 冯海燕
我叫冯海燕,来自陕西省宝鸡市燃灯寺小学。我们学校地处秦岭北麓,占地面积8800平方米,现在有一到六年级6个教学班共68名学生,12位老师,附设学前两个班,26个孩子,聘请代理教师两名,属于地广人稀型。这也是我的母校。由于2011年左右撤点并校比较火热,大部分老师和学生都开始进城,而我的母校由于交通不便,很少有老师愿意去。也就在那个时候,我申请回到了家乡回到母校,我真的特别特别喜欢乡村,回到母校以后,我觉得是我教书生涯最幸福的时光。因此2016年获得了马云乡村教师奖。当上校长以后,我觉得我的幸福指数没有当老师的时候高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由于缺乏经验,纷繁的事务让我经常忙得焦头烂额。所以这两年,我积极参与了线上线下的很多次学习,在很多人的帮助和指导下,让自己的工作才逐渐变得有点条理。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学校2018年德育工作的一些探索实践和感悟。学校是什么?据考证,我国原始社会后期就有了专门对青少年教育的特殊场所,就是学校的萌芽,青少年在这里学习劳动:建造房屋、耕种、收获、唱歌、跳舞、游戏、礼仪、行为规范。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学校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礼——礼仪 乐——音乐 射——射箭御——驾马车 书——阅读 术——算术马老师也曾说过,中国的教已经相当好,育还不太好,是啊,学校不只是给孩子教知识的地方,学校是育人的地方。德为教育之根本。什么是德?包含的方面当然很多,在我国传统文化里,最基本的有人生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我是非常喜欢传统文化的,获奖之后,也就是2017年,我开始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的时间,加入了当地的传统文化促进会,学习传统文化。并赴省外参与了几次中华文化习养实验学校的师资培训。最重要的是,我校的教导主任,她也一直在学传统文化,有了这个基础,2018年就开始在学校进行以传统文化为主的德育实践探索。挖掘当地文化:学校不应该是教书的地方,而是传播文化的地方,所以我们开始讲当地文化,宝鸡青铜器之乡、周秦文化发祥地、石鼓文、法门寺……除了讲,还会开展研学旅行,亲身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在研学旅行过程中,我比较重视的是社会公德,如:乘车行为、参观礼仪等。上好地方课程:用好地方教材。《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廉洁教育》、《法治教育读本》、《美丽宝鸡》等。诵读优秀经典,诵读经典。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5000年的文化而没有断层的国家,我国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经典著作。诵读经典,就应该从小开始。有些人可能认为小孩子太小又读不懂,没有必要让他们去读,其实并不是这样,所谓童蒙养正,就是应该在孩子们还很懵懂的时候、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让他们去读经典,背经典,培养他们良好的心性。小时候的读和背诵,对孩子们既是一个文化的积累,也会对他们以后的人生成长起到很大作用。我们因为今年才开始阅读,所以我先从弟子规开始,因为弟子规相对比较简单易懂,而且非常适合学生们的实际,比如出必告反必面,孩子们一读就懂,而且每天都可以践行。现在我们学校学生都能够全文背诵弟子规了,当然也许有些方面他们暂时还不理解,还做不到,但是我相信,弟子规可以伴随每个人的一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他会有不同的理解,而且还可以一直践行下去,如果每个人一直都能够按照弟子规的要求去做,那他肯定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我们现在每天在背诵经典诗词,许多孩子都能够达到每天一首,试想,如果每学期背50首,一年背诵100首,小学阶段六年下来,他应该要背多少首?如果你的孩子上完小学就能够背诵600首诗,你有什么感想?还用担心他语文学的不好吗?还用担心她口才不好吗?诗歌里蕴藏着历代人对这个世界的感受,对命运的态度,现在或许不太理解,但是将来,当他沮丧的时候,会被天生我才必有用所激励,当他远离家乡时,会被每逢佳节倍思亲所触动,当孩子吃饭时明白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时。学习时懂得,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离别时,他懂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时……你会不会很欣慰?诗词会滋养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会成为更加懂美的人,成为更美的人。弘扬优秀传统,开展德育活动。1、感恩教育,我们学校的文化墙布置为24孝,并且印制成校本读本,由老师为学生讲传统的二十四孝故事以及如何在新时代理解和践行。在校教育培养孝心,要求学生在家践行孝行,包括“出必告,反必面,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给爷爷奶奶捶背、端茶送水,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在妇女节、劳动节、重阳节等节日里鼓励孩子们制作感恩卡、手抄报等,感恩父母,指导学生从一件一件小事做起,开始要求家长将孩子在家践行的照片和视频发到班级群里,互相学习、互相激励,长期坚持,学校定期对坚持践行的孩子进行表彰奖励,授予“美德少年”光荣称号,主要目的还在于通过小手拉大手,形成良好家风村风。 2、传统运动。上半年课间操学习太极拳,由于农村学生活泼好动,以往的课间操都不好好做,效果不好,正好我们学校有一位老师,也比较喜欢太极拳,利用这个资源,我们就把课间操改为太极拳,一个是让学生了解我们传统文化,另外也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陶冶性情,凝心静气。有助于他们良好性格的养成。下半年我们开始探索跳绳课程。这源于基金会暑假的培训课程,开学以后的一场运动会中我发现学校的大部分孩子都不会跳绳踢毽子,所以10月份我们就把课间操全部变成了跳绳。当然也不是简单的跳绳,除了基本的跳法之外,我鼓励学生去自己创编花样跳绳。并且引导学生开展跳绳文化的调查研究。比如我们问学生,你想研究有关跳绳的哪些知识,学生就提出了跳绳的来历,跳绳的历史,跳绳的技巧,跳绳的花样等等。根据他们想知道的问题去进行探究,让跳绳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这学期开始,我想带领老师们,继续进行跳绳课程的开发和研究,让跳绳与各学科联系起来。 3、练习书法,那无疑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和精髓之一。我们在下午上课前20分钟时间,让全校学生练习书法,除了学习毛笔的运笔、感受中华汉字的魅力之外,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书法中的深厚文化,只要多多钻研,就会从书法中找到丰富的育人价值。(比如红色的九宫格就像一个界限和规则,不可随意逾越等。) 4、象棋围棋,我们学校有一位老师也曾经是我的恩师,有着非常严重的心脏病,但是非常有情怀、认真负责,他认为学习象棋和围棋对孩子很有好处,所以建议开象棋围棋课,我当然就全力支持,现在我们学校二年级以上的学生基本都会下棋。 5、传统节日。 6、礼仪养成。礼仪、仪式对每个人的成长都有着重要的作用。(1)、开学礼。我们学校每学年开学初,都会举行开学典礼以及一年级新生入学开笔礼——拜孔子、拜父母、拜师长,朱砂启智、击鼓明智、书写人字……在隆重的开笔礼仪式中,家长和学生都对入学这个人生大礼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体会,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的魅力,为日后的学习成长奠定了良好的人生基础。(2)、升旗礼。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从不马虎。(3)、入队礼。10月13日少先队建队日,都会举行隆重的入队仪式。(4)、毕业礼。每年为小学毕业生举行毕业典礼。(5)、鞠躬礼。我们促进会和明德书院给孩子们讲课的时候,首先建议孩子们给师长行鞠躬礼,开始,我也不习惯,也没有强制要求,一个星期,学校只有三四个学生这样行礼,我觉得这种礼仪看似简单,但是感觉真的不一样,所以每次遇到,我也会同样给他们回礼,没想到孩子们互相感染,行鞠躬礼的人数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认真,以前,我们的楼道里、校园里,总会看到孩子们边走、边跑说声老师好,现在,他们遇到老师总会停下脚步,认真行礼。有好多来校的客人受到孩子的行礼之后都会称赞。而且,走出校门,当家长看到孩子的鞠躬礼的时候,明显感觉到他们对老师也多了一份尊重。 7、协同育人。邀请宝鸡市传统文化促进会和明德书院在我校启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仪式;给学生上《弟子规》示范课,全校师生参加,然后由我校老师每周上。请传统文化促进会讲师团成员给家长做道德讲堂,提升家长的道德情操,为形成良好家风提供支持,效果非常好。我们本地也会有戏曲进校园活动,让学生了解传统戏曲。戏曲进校园(为什么喜欢看戏。而且反复看?其中的爱憎分明、惩恶扬善、善恶有报、戏曲的大部分剧目的主旋律是在弘扬正能量)与社会公益组织,如:公益捐赠(学会奉献、回报社会、关爱他人)家校携手是重点。以上就是我结合我们学校的德育实践活动跟大家做了交流,一年的探索,我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实践仍然处于初级摸索阶段,比较浅显,我们所做的肯定还不够深入,不够系统化,希望群里的各位校长、专家多多提出宝贵意见,帮助我进步。努力方向: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校各项工作的落实需要一批有理想、有担当的教师队伍做保障,根据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后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上还需要再做探索,如何带领教师热爱学习、提高素养、坚定理想信念,是我校后期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