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苗之君,因阅读写作,正在重养自己的路上。感谢来到这里,希望你能带走一点启发。
父母面前,我们是孩子。
孩子面前,我们是父母。
孩子,就像一本无字天书,虽然没有操作说明,但是我们却因孩子而褪去幼稚,逐渐逼着自己变得有责任有担当,逐渐成熟稳重而长大。我们是爱孩子的。
父母,是唯一不需要持证上岗的职位,也是唯一终身无法辞职的职业。我们对孩子的影响是终生的,所以如何做父母是我们一生的功课。我们是爱孩子的。
可怜天下父母心,正因为,我们期待的结果是爱孩子的,但爱的方式却很不一样。有的给予足够的物质条件是爱,有的给予精神陪伴是爱,有的给予孩子期望也是爱,譬如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执念。
以前强调读书重要性:在我们父母辈的传统教育观念中,读书是改变命运的最优路径,唯有好好读书,唯有考高分,你才有更大的出人头地的希望,否则就是一个失败者。
现在强调人的多样性:在现在教育内卷机制下,现在人的成长多元路径下,在现在孩子的身心健康顾虑下,貌似很多声音在提倡我们要接受孩子的平凡。当然,并不是说好好读书不好,而是当读不好书的时候,当没有解决孩子自驱力和意识成熟的时候,简单粗暴的要求孩子优秀,而自己无法做到以身作则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先关注自己,先改变自己,让孩子看到我们的成长和改变,又因我们的改变,耳濡目染,从而看到希望。
就像有人说的:“期望孩子优秀就是对孩子的一种暴力,接受孩子的平常就是最大的爱。就像孩子从来没有要求父母,一定要优秀一样。你问孩子考多少分,孩子有没有问你挣多少钱;你问孩子有没有在班级当中出人头地,孩子也没有问你有没有升官发财”。
你回到家就拿起手机看视频,玩游戏,却要求孩子马上去做作业。
你随意胡吃海塞不知克制和自律,却要求孩子多运动要减肥。
你工作不努力生活不上心个人不自强,却要求孩子变的优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一直在要求别人的路上,却很少对自己提要求。想一想,要不是我们是身份上的父母,孩子看到我们放弃努力的状态,打心里会不会想“你自己都做不到,还好意思要求我”。
还好,我现在逐渐意识到,唯有自强,方能在心力上不受外力左右,还能无形中影响你想影响的人,从来都是无声处胜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