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校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大家晚上好,非常荣幸能在此刻站在讲台上与这么多的老师和家长们分享一次关于阅读方面的讲座。与其说讲座,不如说是把我和孩子上学这两年多以来,在阅读方面的一起学习成长的经验体会感受与大家分享交流。并且这些只代表我个人的一些观点和看法,欢迎老师和家长们指出不正确的地方。首先我感到非常之幸运,因为实小是一所非常注重阅读的学校,经常开展书香校园之类的活动。同时我女儿的班主任吴丽君老师也同样注重阅读,每天把课外阅读当做一项作业布置给孩子,这对孩子阅读的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我还经常在私底下与吴老师分享交流关于阅读的书籍和体会,向她汇报孩子的阅读情况。
上周,我接到吴老师关于这次家长会的电话时,我便陷入了一个沉思当中。我是七零后,作为70年代出生的人。在我的小学乃至中学时代看课外书被认为是一件错误的事情,那个年代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年代,现在想想就觉得很滑稽,难道上学不就是为了读书吗?那些伟大的小说散文诗歌统统被当成课外书,如果被发现看它们,是要被父母和老师责罚的。丰富的生命被用来完成一件事情,那就是做题。然后考上好的大学,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收入。然而现在的我在工作能力上如此纤弱,拥有一个如此平庸的人生,估计都源于当年贫乏的读书量吧。现在时代发生变化了,阅读作为整个社会的共识被提到日程上来,我们整个民族才发现我们国家已经是全世界读书量最少的国家之一了。今天想分以下个方面阐述儿童阅读的重要性及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形成阅读的习惯。
一学习能力来源于早期阅读
当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我内心深处是有些忐忑的,因为无法用只言片语来解释它。我们狭义里面总觉得多读书就能学好语文写好作文,其实阅读的作用不光是写好作文,而是帮助孩子一生打好学习的基础。在皮亚杰的巜智力心理学》和维果茨基巜语言和思维》两本书里面就明确提出语言即思维,一个人命中注定只能有一种思维模式,即母语思维。所以学好母语是促进人智力和思维发展的唯一方式。由美国16位各个领域的科学家和学者共同编著的巜人是如何学习》一书中提到人的学习是需要广大的知识背景和前概念。而对于儿童来说,获得这个广大知识背景和前概念的最佳捷径莫过于海量阅读。
所以很多中学老师都知道一种奇怪现象:那些小学阶段单单靠投入全部时间和精力夺来高分的孩子,升入初中后成绩下降神速,这些孩子越学越累、越学越不会学了;恰恰是那些小学阶段即使成绩平平、但博览群书、见多识广的孩子们成绩上升力量强大、后发制人、潜力无穷。高中这种情况更为严重,进入社会后,当需要工作能力而并非成绩单来评定一个人的发展时,这种分化就更是到了不可同日而语的程度了!
只有博览群书、海量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经典,广泛涉猎百科常识书籍(如天文、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哲学、艺术等等百科知识),才可以让孩子的智慧不断成长,最终形成一种强大的发展能力。
二阅读是潜意识里的学习
不知道在座的各位家长,可曾听说过一个著名的心理学效应:罗森塔尔效应。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于1968年做过一个著名实验。他们到一所小学,从一至六年级各选了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许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罗森塔尔撒了一个“ 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是随便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对那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儿童通过阅读优秀童书就会产生对经典角色自居的潜意识学习,也是一种心理暗示。
我很想借用中国当代著名儿童文学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梅子涵先生在《相信童话》里的话:我总是和他们说,童话是真的,要相信童话,童话只会让你活得更真实。相信童话,这本身就成为一个人的格调;相信童话,这本身就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感觉、气息,成为他们的房子、马路……没有童话,是没有格调的,不相信童话,不会有优雅和诗意。是的,所有的故事都是发生过的故事,所有的故事都是同一个故事,所有的故事都是我的故事。那些经典的文学形象,反映了人类潜意识的“原型”,我们都能在那个故事里找到曾经的“我”,也能在那里发现未来的“我”。
记得这几年和孩子一起共同阅读过很多童书,当读到巜安徒生童话之丑小鸭》时,我会引导孩子,应该也要成为渴望有更高贵生命属性的“丑小鸭”。读巜人鸦》鼓励孩子要像人鸦瑞夏德一样在寻找自我。读绘本巜犟龟》时,告诉孩子要像乌龟陶陶那样不断带着愿望上路,风雨兼程,一路向前,哪怕没有庆典,也不忘初心,敢于朝向卓越,朝向那个未知的自己。当我们读《绿野仙踪》时会问孩子当危机到来,你会和多萝西一样选择挑战吗,还是逃避。生命不息,挑战不止。
通过阅读,孩子找到了“优秀者”的自我镜像,通过角色自居引领自己朝向生命的明亮那方。
三.三四年级的阅读目标
谈到阅读是如此重要,是孩子一生学习的智力基础,可以在人格层次上引领孩子走向生命的更高处,那回归到现实,我们三四年级的孩子在阅读上具体需要做到哪些呢?
毋庸置疑那就是通过海量阅读达到自动他阅读。三四年级在达到一定数量的识字基础后,就需要进行大量优秀故事类童书的海量阅读。在四年级结束时达到阅读自动化。五六年级即可朝向广谱阅读(包括文言文,人文,社科,哲学,传记等等)
一般而言,一二年级孩子每年阅读量不做硬性规定,这一时期主要是通过绘本及桥梁书达到浪漫识字,在意境当中去理解字词的意思,从而认识一定数量的字。三四年级每年不能低于500万字(最好是每年一千万字),两年读到约200-400本童书。在四年级结束时达到自动化阅读。
那什么是自动化阅读呢:自动化阅读能力,就是阅读中,不受生字词干扰,可以顺畅提取文中信息;是注意力不在于字词,而在于文章表达的意义。达到自动化阅读的孩子,他的阅读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100,000字左右。可能很多家长对我所说的数据会感到惊讶,其实只要我们坚持,孩子一定能达到这个水平,这也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大家也无需过于焦虑,“种下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在10年前,然后就是现在。”从现在开始,什么都不会晚。
关于自动化阅读,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如是说:“在小学里,你要教会所有的儿童这样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必须使阅读能达到这样一种自动化的程度,即用视觉和意识来感知所读材料的能力要大大地超过‘出声地读’的能力。前一种能力超过后一种能力的程度越大,学生在阅读时进行思考的能力就越精细,——而这一点正是顺利地学习和整个智力发展的极其重要的条件。我坚定不移地相信,学生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能不能顺利地学习,首先就取决于他会不会有理解地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所以说达自动化阅读是有多么的重要。
四.家长如何做
其实我无法给出具体建议, 因为每个家庭的情况不一样,每个孩子也不一样,所以我觉得作为家长,首先要从心里面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只有你从心里认可阅读,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你才会去帮助孩子形成阅读的习惯。第二就是我们孩子现在已经三年级了,已经开始有自主意识了,家长们也不能因为听到说阅读有多重要,之前也没有好好培养,就开始焦虑而把阅读当成一个硬性规定。所有的一切,亲子️关系和谐才是最重要的,只有亲子关系和谐了,孩子才会听从你的建议。第三家长从自己做起,平时少玩点手机多拿起书本,只有这样才能影响到孩子。如果孩子还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还不能读稍稍有点难度的童书,只喜欢读马小跳米小圈,那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亲子阅读。每天和他共读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可以分角色朗读,或者同他探讨书中的人物形象及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这样还可以促进亲子关系。亲子阅读可以持续到初中高中甚至大学。最后一个就是想让孩子读书,就需要给孩子配置大量的童书。有个图书配置公式:孩子的年龄×10+100本。所以三年级的孩子的家庭图书至少应该有200本以上。
最后感谢学校也同样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在三年级孩子阅读最重要的阶段,在家长会上特别提出。感谢大家的聆听,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欢迎指正,也可以课后探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