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无的某种接受学是本体的理念不再进入现象的世界以一系列的化身表征自身,人不再符合绝对精神的宏观演绎这个根源的建构,无意义的现存是由虚无和因此而许可的绝对自由为根据的,而人本身就在自否定的过程中局限的经验世界,人的主体性的确立本质上是要消除他人的意志与自由为前提的,而人的自由无法摧毁。
哲学从主体性进入主体间性再到如今共同体的共识依然因无法回归唯一本体的规定性而纷争,某博主所做的马克思理论的实践阐释以对抗虚无,岂非进入了以人的某种生命感觉为经脉的价值判断的“人义论”,一种为不曾改变的目标而改变的手段?有本体吗?所有的哲学真的不是形而上学吗?尼采的上帝之死普遍接受真的不是一种庸俗的接受?
“悲剧通由个体的毁灭发现了隐藏在个体化原理背后那全能的意志”,真的不是他通由悲剧的言说在善恶的彼岸检验道德的谱系从而将主权让渡给太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