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来自于关系,那么巧妙利用前景,制造间隔,就是在搞好关系。
悠然见南山的感觉
美学家宗白华说:
间隔,可以造成美的境界,间隔,使人凝神观望,进入审美环境和审美心情。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以东篱的菊花为前景,远处的青山为背景,利用间隔,透露出恬淡的情趣。诗文如此,摄影亦然,那么间隔能为画面带来哪些改观呢?
- 可表现出空间感:前景与主体有一定距离,增强三维感;
- 可增加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前景较大或位置突出时,可吸引观看者注意力;
- 前景衬托主体:前景与主体相关联,产生关系;
- 可以交代环境;
- 前景可完善和补充主体内容:如前景是清晰的手机屏幕画面,背景虚化;
- 可引导视线;
- 可突出作品特点;
- 可遮挡污点,弥补缺憾:与用头发挡脸类似;
- 深化主题、营造气氛;
- 形成对比:如古今、新旧等;
- 产生壮美感:前景的渺小和配合,加大与主体的反差,如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框架是一种特殊的前景,能够增加表现形式、增加光影效果(剪影)、增加内涵、增加明暗对比。
前景用起来不难,形式多样,一束花、一块石、一扇门都未尝不可,要善于观察。根据需要,前景可实可虚。多重前景,一般是两重,效果有时更为出众。但不能为前景而前景,忘记了主体,忽视了距离,都得不偿失。
记住两首诗,拍摄时你就会记得用前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