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女儿再一次哭着提出“带我去看心理医生吧,我感觉自己糟透了……”,我知道,女儿又陷入焦虑状态了。刚开始发现这个情况时,我也陷入了深深的焦虑,怎么这个孩子就这么多问题,怎么办呢?后来发现身边有这种情况的孩子还蛮多的,那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孩子小小年纪就出现这种情况呢?
樊登老师讲的《让孩子远离焦虑》这本书让我对焦虑重新有了一个认识,焦虑是大脑功能出现障碍,是一种非常强烈的情绪状态,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造成的原因很多,遗传基因、经历、突发情况、家庭教养方式等等都有可能,其中唯一能通过学习来控制的只有我们潜移默化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
看完视频,在场的家长们纷纷表示,孩子都曾经表现出过类似焦虑的情绪状态,而我们却已经使用了错误的方式来处理,还找到自己的问题,是自己的情绪不好自己容易焦虑了。焦虑在什么时候产生呢?在面对不确定的情况,无法判断所做的决定是否正确时,就产生了焦虑。孩子正常是没有什么焦虑的,可又为什么现在有焦虑情绪的孩子越来越多呢?都说孩子是大人的复印件,我们就从原件上找找问题。
很多家长应该都有这样的疑惑和焦虑:为什么我们花在孩子身上的精力越多成本越高,孩子成长的结果离我们的期望越远呢?孩子为什么不能主动学习呢?孩子怎么就不能理解大人的心呢?社会这么复杂,孩子不强大起来未来怎么生活啊?这样的焦虑到底是谁给了我们,是社会要求越来越高了还是我们对孩子的未来担忧太多、干涉太多呢?是我们在焦虑还是孩子在焦虑?
我们投注了大量的精力去养育孩子,想让他们与众不同,但错误的方式却让孩子缺乏安全感,缺乏自信,在焦虑情绪中害怕挑战害怕陌生的事物,只愿呆在舒适区,变得越来越平庸。那潜移默化的教养方式怎么做才算是积极正确的呢?
方法有三,一是行为奖励,二是不对孩子的焦虑行为做过度反应,三是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特别是第三条,别让自己的焦虑传给了孩子,无条件的爱、接纳孩子做自己,不为别人的评价而活。而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家长开始关注自己,呵护自己,从自己改变开始。
无条件的爱容易让家长产生错觉,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就是吗?无条件的爱不是溺爱,而是让孩子感受家人对他的信心关爱,拥有安全感,从而建立起他的自信和自尊。孩子有着满满的自信和恰如其分的自尊,不管他长大后做什么,一定能够做出自己的成绩,我们所期望的不也是如此吗?
还有一位书友的分享让我感受更深,他说一位长者告诉他,如果把孩子不当成自己的孩子,而是世界的孩子,可能我们家长对孩子的担忧和焦虑就会减少很多。是啊!孩子只是借由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在这里,他自有自己的成长方式,自会成长为他想要的样子,我们只需要静待花开。
活动结束了,每位参与的伙伴都分享了晚上自己的收获,在分享中成长,不足的改进,对好的发扬!学习是快乐的,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更是难忘的美好时光!读书就是生活,期待下次的相聚!